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裴谞,字士明,摧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裴谞,字士明,摧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中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顾臣谓陛下悲念元元,必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种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种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 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 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考察民情。

D.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 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非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百生,不希望皇帝只看到利,代宗深为感动。

C. 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 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徙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臣谓陛下悲念元元,必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1. A 2. C 3. D 4. (1)只是臣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一定会问老百姓的疾苦,然而竟然拿营利多少询问我。 (2)裴谞痛恨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尚父”“上”都是名词,作后句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不恃权”是“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以”是连词,后面是目的,句子较长,中间应断开;“事”是“侍奉”的意思,“事”的宾语是“君”,“事君”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答案为A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对“视事”的解释不正确。“视事”,旧时只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不正确。原文为“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的,并不是选项说的是“没有什么益处”。故选D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顾”,只是;“元元”,百姓;“访”,询问;“而”,表转折,然而;“乃”,竟然;“责臣以利”状语后置,“以利责臣”,拿营利多少询问我。(2)“恶”:痛恨;“舞文”:玩弄文字;“或”,有的人;“挟”,带着;“宿怨”,旧怨;“为”,动词,判定;“重轻”:刑罪的轻重;“因”,于是;“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 ①急于星火                          ②奉宣室以何年

B. 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举孝廉不行

C.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相如广成传                        ②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③臣不胜犬马不惧之情                    ④怒发冲冠

⑤俊采                                ⑥璧归赵

⑦眄庭柯以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

三江而带五湖                        ⑩或命巾车,或孤舟

A. ①③/②⑦⑧/⑤⑥⑩/④⑨    B. ①⑩/③④⑧/⑦⑤/②⑨⑥

C. ①⑧⑩/②⑨/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⑨/③④⑦/⑥/⑤⑧⑩

 

查看答案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门虽设常关               ②征一国者

B. ①精思傅会,十年成         ②使其从者衣褐

C. ①久,单于使陵至海上       ②二虫又何知

D. ①谨拜表闻                 ②宁许负秦曲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厚单于                              赂:贿赂

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③不名节                             矜:自夸

④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美景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⑥御六气之                       辩:通“变”,变化

⑦所赖君子见                    机:时机

⑧虞常果张胜                     引:招供

⑨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⑩秦王酒                         竟:完毕

A. ①④⑦⑩    B. ①④⑦

C. ②④⑦    D. ②④⑨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9月16曰,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的代表在蒙蒙细雨中考察一路,讨论一路。“搬迁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么多群众搬走了,有安置的土地吗?”“搬出来之后,如何发展产业增收?”这些问题是代表们提得最多的,也从侧面反映出易地扶贫搬迁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地从哪出?

青海省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土地指标进行置换,然后再对迁出地宅基地复耕平整,耕地和居住地两不误。进城安置是另一个选择。广西将部分贫困户集中安置到县城,建起10多层高楼供搬迁户统一居住。“贵州搬迁的主要方式是进城安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介绍,受条件限制,贵州耕地资源稀缺,如果只是搬迁到相邻地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进城安置不仅解决搬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在盖房若干年后没人住的问题。

钱从哪来?

去年,巴中将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给成都高新区,筹集逾13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河南也创新开展宅基地复垦券交易,将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宅基地拆旧复垦后的结余指标在省域内公开竞价交易。“已拍卖两批9291亩,筹集资金27.87亿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贫困地区土地价值最大化。”河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往哪去?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茶”等一批特色产业。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

(2017年9月18曰《四川日报》)

材料二:

云南:2017年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00万人脱贫

2017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展开工作。先后出台29项配套政策文件、行动计划,行业扶贫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在迪庆、怒江以及“镇弈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14年免费教育。

对于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仍然面临起点低,底子薄,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协调等挑战的现状,《政府工作报告》表明,2017年云南计划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全面脱贫攻坚战。大方向上,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实现29个贫困县摘帽、1100个贫困村出列、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各州市也列出了重点工作要求,例如昆明把脱贫攻坚工程列入了本年度十大惠民实事中。大理把扶残助残工程当作年度十件大事之一。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省设立了总规模1152亿元的云南浦发扶贫投资发展基金,支持11个州市贫困乡村脱贫出列,大理、曲靖等州市因此受惠。

(2017年4月17曰《云南信息报》)

材料三:

曲靖会泽易地扶贫搬迁起成效  贫困户建房无负担

走进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观音岩村易地扶贫安置点,60户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风盛开。这里安置了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随迁户。村民董兴淮高兴地说:“我用政府补助的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没有增加建房负担,很是满意!”

董兴淮介绍:“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墙石板顶,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冲进房子来,害怕房后的山垮塌,现在不出钱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担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们回来交通也方便。”

据村支书介绍:该村269户689人中,外出务工者达186户546人,占总人口的79.2%,大部分均在东川区务工,务工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点一侧的公路边,有致富头脑的人,已带领群众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当地传统产业“老家洋芋”也越来越受外地消费者欢迎。

(2017年4月27日《曲靖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要围绕易地扶贫最受关注的三大难题展开,列举了青海、河南、巴中等诸多省市摸索出来的经验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B. 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云南省2017年计划脱贫的贫困人口比2016年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少,由此可见2017年的扶贫工作成绩将不如2016年的好。

C. 材料三用村民董兴淮的例子,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扶贫前后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见云南曲靖易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

D. 三则材料都注重列数据,使用大量准确、具体的数据来表明全国各地的扶贫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曲靖会泽县已有村民在安置点附近种植中药材、发展“洋芋”产业,这与巴中市张家大院、湖北黄冈市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B. 三则材料虽然报道的对象不同,但都聚焦“易地扶贫”这一热点话题,介绍了不同地区的扶贫工作情况。

C. 三则材料的写作方式各异:材料一是搬迁现场会的现场采访和报道,材料二主要是对云南2017年扶贫工作相关情况的报道,材料三则主要是个案专访。

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

3.结合材料一,请简述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解决易地扶贫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