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①

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②

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③

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

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④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

半晌,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

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⑤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⑥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而表达感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B. 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 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C. 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三万块,城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

D. 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2.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多次写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 D 2. ①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又财迷心窍的农民形象; ②他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喜爱花花草草;他憨厚朴实,待人热情,慨然地送给画家兰花; ③他财迷心窍,当听到送给画家的兰花值钱时,认为自己被骗,破口大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朴实。 3. 一是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①②两处写出了老安得知兰花很值钱时内心很震惊,③④两处写出了老安内心对画家的愤怒,⑤⑥写出了老安内心的懊悔; 二是与前文老安的真与善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效果; 三是讽刺了当今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错误。作者不是为了讽刺老安咎由自取。主要是为了突出主旨,讽刺了当今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小说中“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分析可知,他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喜爱花花草草;结合“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分析可知,他憨厚朴实,待人热情,慨然地送给画家兰花;结合“半晌,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分析可知,他财迷心窍,当听到送给画家的兰花值钱时,认为自己被骗,破口大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朴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 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 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D. 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让传统手艺得到创意性发展,有助于文化传统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 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 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 将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实用的产品被移植到装饰中,使其传统手艺得到保护。

C. 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也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 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外卖、朋友圈、抖音、支付宝……这些新生事物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这些事情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摧毁青年一代。“我们好像也太容易被‘毁掉’了吧!”一位青年朋友无奈地说了这么一句,还配上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社区一则公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更好地服务本社区居民,拔高未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我社区将对本社区内未就业人员进行一共十天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插花艺术,想参加的人请赶紧来社区咨询、报名,名额有限,报满就停。

(1)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B.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 大辟:斩首。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D.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其长官为兵部侍郎。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类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A. 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B.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D. 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