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解字》“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是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某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却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B. “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C. 《说文》按会意字将“怼”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从汉字造字法来看,和“囧”相同。

D. 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2.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A. 《战狼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B. 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指斥。

C. 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D. 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含义。

 

1. C 2. B 3. ①表达直接,而且情绪饱满。 ②双方立场敌对,“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具有非理性特点。 ③当双方不敌对,“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是轻松、友爱互动。 ④作为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从汉字造字法来看,和‘囧’相同”说法错误,原文为“从字形来看,和‘囧’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造字法不同,“囧”应为象形字。材料二指出“‘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解字》‘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一项是”,首先通读句子含义,整体把握句子含义,进而理解句子中“怼”的意义,并与今天我们对“怼”的意义理解进行对比,判断正误。B项“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中的“怼”是“怨恨”的意思。“怨恨”是“怼”字以前的意思。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含义。本题貌似探究题,其实是一道信息筛选整合题。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三,仔细阅读材料三,可以从中筛选出“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况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  园

萧  红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我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同伴,我是我母亲的第一个孩子。

我记事很早,在我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我的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指,所以我很不喜欢她。我家的窗子,都是四边糊纸,当中嵌着玻璃。祖母是有洁癖的,所以她屋的窗纸最白净。别人抱着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边上,我不加思索地就要往炕里边跑,跑到窗子那里,就伸出手去,手指一触到窗上,那纸窗像小鼓似的,嘭嘭地就破了。祖母若来追我的时候,我就越得意了,笑得拍着手,跳着脚的。

有一天祖母看我来了,她拿了一个大针就到窗子外边去等我去了。我刚一伸出手去,手指就痛得厉害。我就叫起来了。那就是祖母用针刺了我。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注)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选自《呼兰河传》,有删节)

(注)榇:chèn,棺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兰河传》是一篇自叙传小说。作者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多层面地展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忆,故事情节散淡,戏剧冲突性不大。

B. 祖父很喜欢和小孩子开玩笑,比如那个摘帽、藏帽的游戏,他老是把帽子藏在同一个地方,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 这篇小说的叙事表层,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但在其深层,却是作者的成人视角。这一成人视角会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发议论,流露真情实感。

D. 小说的主要环境是“后园”,它既是作者童年玩乐的场所,同时也是自由、安全和开阔的心灵家园的象征,是作者早年记忆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2.文本截取了哪几个与祖父相关的场景?分别表现了祖父怎样的形象?

3.文中两处画线句中都有“寂寞”一词,导致“寂寞”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别作出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古人的生活。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千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的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会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阳光,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若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家里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畜》说:“鸡三尺为鹍。”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蛇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 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 “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 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 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 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虞舜有关。据载,有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 《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这些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 农业在我国古代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古代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因此“鸡文化”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古人的生活,但是对现代的影响相对小了。

C. 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 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鹍”,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蛇鸡呈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苔》,沉寂了300年,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出了生命的真谛,让亿万中国人在这一刻被感动!为什么一首只有20字的小诗却听得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与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是对“中国梦”的阐释。请阅读这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它包含着对道路、制度和理论思想的正确选择,包含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包含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它要求人们多一些信任、宽容和关爱,少一些冷漠、歧视和暴戾;多一些“对不起”的歉意善意,少一些恶语相向的剑拔弩张。乐共识而恶离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中国梦”的内涵,每条不超过10个字。

(2)针对上述阐述内容,作为中国新青年,我们该如何实现“中国梦”,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