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 。 。 , 。 。 。
①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
②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
③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
④因此,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⑤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过大苦,却也摆脱不了那个所有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
A. ②⑤③⑥④① B. ④②⑤③①⑥ C. ②⑤③①⑥④ D. ④⑤②③①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一定能在国际展览大会期间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B.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C. 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元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的“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疯狂的购物节日。
D. 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老愈是年老和身体不好,愈是沉浸在自己教学生涯的三十个峥嵘岁月的回顾之中。
②郑国危急之时,年老的烛之武临危授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使郑国化险为夷。
③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④夕阳下的康和,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⑤正是因为这些诙谐可爱、不同于“文以载道”和“九宫格”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⑥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该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此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出博大胸怀。
(3)在《荆轲刺秦王》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赴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承题。上句扣“野泊对月”之事;下句点“野泊”之因:逋逃漂泊,故有“野泊”。
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之野,仰望北斗横斜,耳闻凄凉角声,意境苍凉。
C. 颈联写杯酒增添羁旅之愁,浪花卷动归乡之心,不由得暗自惊叹,表现了“野泊”时的伤感。
D.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本诗颔联境界开阔,情感悲壮,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神似。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第一则《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第二则《疑似》选自《吕氏春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B.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C.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D.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的“缒”指用绳子绑着人由下往上拉,表示上吊。
B. “君之所知也”中的“知”与“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同义。
C. “邻之厚,君之薄”的“厚、薄”与“扶而道苦之”中的“苦”用法一致。
D. “昔也往责于东邑”中的“责”是责怪之意,“共其乏困”中的“共”是通假字,通“供”。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则: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伯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
B.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C. 第二则:老人在酒醒后,认为儿子在路上折磨他,于是责骂儿子。儿子向他叫冤,说自己那天只是去讨债,根本没有做出这样的事。
D. 第二则“黎丘丈人”用于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