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它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冻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腿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哈着气,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条像丝一样细的腿。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宇宙,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黄的小花朵。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身又走回去,又来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道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清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儿,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荡漾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呵人……”我默默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1.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两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对小蝴蝶的感情变化。

感情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怅惘

2.作者在描写白蝴蝶不同经历时,强调了它所处的不同环境,请你说说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尾:“我”的心为什么“轻轻地荡漾了一下”?“我”的感叹“唉!人呵人……”一句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1. 怜悯——喜悦——赞美 2. 烘托。狂风暴雨后的萧索,与白蝴蝶的狼狈相呼应,为了更好地写出白蝴蝶的柔弱与勇敢。而雨后的明净天空和阳光,正象征了白蝴蝶与纤细外表相反的坚强和不屈。 3. 第一问:因为白蝴蝶离我而去,“我”感到失落、怅惘。第二问:参考示例A: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当它自由翱翔时,“我”又感到怅惘,人啊人,真是矛盾的生物。参考示例B:作者感叹的是人却缺乏蝴蝶这样的勇气。当蝴蝶飞走时感到失落、怅惘,但他知道不要把那美好的东西禁锢在自己的手中,让它们不得自由,这就是告诉我真正的爱是让他自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结合文本内容“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儿,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分析可知,感情变化:怜悯——喜悦——赞美。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内容分析。结合“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分析可知,狂风暴雨后的萧索,与白蝴蝶的狼狈相呼应,为了更好地写出白蝴蝶的柔弱与勇敢。结合“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宇宙,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分析可知,雨后的明净天空和阳光,正象征了白蝴蝶与纤细外表相反的坚强和不屈。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及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结合上文内容“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儿,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分析可知,“我”的心“轻轻地荡漾了一下”是因为因为白蝴蝶离我而去。“我”的感叹“唉!人呵人……”,需要注意省略号内容的分析,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中的事例进行论证,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结合文本内容“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分析,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当它自由翱翔时,“我”又感到怅惘,人啊人,真是矛盾的生物。只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6)《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说真的猛士,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7年7月25日

1.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礁石”象征着什么?通过“礁石”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 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 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和其他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这篇诗词的字数、句数格式和写作内容。

C. 《鸿门宴》中的座次有一定的规范:按古代的礼仪,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D. 《荆轲刺秦王》中:卿,是对他人的敬称;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3.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 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C. 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 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此亡秦之续耳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