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子虐待殴打母亲而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子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 ,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妇女的言辞和学生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 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每项不少于20字。)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1)要说明女人的这种出名是恶俗的,是一种耻辱,与李宇春的出名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句:我们会帮你出名,但你必须知道,美名流传千古,恶名遗臭万年。你想出什么样的名呢?(2)要肯定劳动是光荣的,要指出如何正确对待这种错误的说法。例句:劳动永远是最光荣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的能力。语言简明的题目主要有删掉的多余的内容,用代词替换重复的成分,转换句式使陈述对象一致、连贯。此题综合考核以上内容,注意话题的一致,代词的替代。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本题考生要注意两处语境的得体,一是女人虐待殴打母亲想出名,一是一个学生遭到讥讽。考生要注意结合语境在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

②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③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④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⑤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⑥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A. ⑥③⑤④①②

B. ③⑥①②⑤④

C. ③②①⑥⑤④

D. ⑥⑤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家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年购票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B.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D.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 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C. 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

D. 回顾中华历史,我们发现大多数汉奸在洋人面前都是惟命是从、噤若寒蝉的,而在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 周瑜的赫赫战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临 江 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浙江临海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八年时间。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齑(jī)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 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

C. “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D.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面对金人人侵、国家危亡的愤慨之情,和矢志报国、恢复中原的忠贞之情。

2.结尾两句“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