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B.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C.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D.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拜”与“征、辟、授、领、拔、选、除、封”等都表示授予官职。

B.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C. “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本是宦官头目缪贤家的门客,却具有善于分析复杂形势的政治敏感性。渑池会前,蔺相如就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

B. 蔺相如随赵王赴会,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以侮辱赵国。蔺相如挺身而出,不仅要秦王击缶,甚至想要杀死秦王。

C.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多次忍让,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以国为重、不计私仇的精神。

D. 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襟怀赢得了廉颇的尊敬,甚至肉袒负荆上门请罪,自称鄙贱之人。于是终成刎颈之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 C 2. A 3. B 4. (1)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机跪下请求秦王(敲击)。 (2)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二人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这段话是说“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赵将”“齐”“之”“阳晋”“上卿”“诸侯”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交代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破”的宾语是“之”,故“之”应放在前一句中,排除A项,故选C项。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领、拔……’等都表示授予官职”错误,领,表示兼任;拔,表示提升官职。故选A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甚至想要杀死秦王”错误,从文中来看,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应是“威胁秦王”。故选B项。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于是”,古今异义,在这时;“前进”古今异义,走上前进献;“因”趁机;“因跪请秦王”是省略句,应是“因跪请秦王(敲击)”。第二句中,“顾”,只是;“念”,想到,“念之”的“之”是音节助词,不译;“之所以”,……的原因;“加兵”,发动战争,侵犯;“于”,介词,对;“不敢加兵于赵”,状语后置句,应为“不敢于赵加兵”;“者……也”,判断句;“徒”,只是;“以”,因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B. 《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C. 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D. 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 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 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 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3.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各题。

天  眼

梅寒

“怎么说呢……你说这事儿弄的……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他小学生一样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勾着头,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吭哧了半天还是没扯到正题。时近深秋,屋里气温很低了,他黝黑的额头上却沁出一层亮晶晶的汗。

他可真能磨蹭,一句话憋了十几分钟还没憋出来。

“您别急,慢慢儿想清楚再说。”我起身又给他的纸杯里续了点儿热水,“喝口热水润一下。”

我对眼前这个男人的耐心,大约源自他的外貌──他那老实巴交的样子让我想起远在乡下的父亲。那满头灰白而蓬乱的头发,额间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尤其是他那双手,那算是一双人的手吗?粗大的关节,如老树皮一样粗糙的手背,布满着老蚯蚓一样的青筋,指甲磨秃了,却能清晰地看见指甲缝填满污垢──那是一双经历了多少风雨磨难的手呵。

“嗯嗯,谢谢您,王警察……我说……我是来认罪的……”他抿了口水,僵硬的舌头在双唇外努力转了一圈,终于拐上了漫长的回忆之路:

“那还是十年之前,我在咱们镇上做水果批发生意……嗯,那时候,您估计还没来,咱派出所还没盖起这三层楼来,那时候还是个四合院……那天晚上,快收摊儿的时候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我和老婆提前就收摊儿了。那个包就是在我们收摊儿时发现的,一个黑皮包,鼓鼓囊囊的。当时因为急着收摊儿,也没想着打开看看,就把它带回家了。带回家……带回家……咳咳……”讲到这儿,他流畅的语速又变得迟缓阻滞起来。

“别急,您慢慢儿说。”我又站起来给他续了点儿热水。他抿一口,接着讲下去:“带回家后,我和老婆就把那包打开了。一打开,我们两个都吓傻了啊,整整齐齐五大捆啊——五万块。当时,我们在小镇上做一年的水果批发生意也赚不到那么些钱……”

男人的头再次低下去。他变戏法似的从肥大的粗布劳动服里拿出一个黑色的皮包来。“就这只皮包,跟了我们十年了……可我们一分钱也没敢花……”

从男人断断续续的讲述里,我总算弄明白了他的来意:十年之前,他无意中在自己的水果摊位儿上捡到一笔五万块钱的巨款,一时起私念,将那五万块钱据为己有,却又不敢动那包里的一分钱。十年,他把那包藏了十年,最终还是来找我们,让我们帮助寻找那笔巨款的失主。

怎么说呢?看到那个包时我的心情极复杂,我怎么也不会把私吞别人五万巨款这样的事情与眼前这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男人联系在一起。那个黑色皮包的出现,让他先前在我心中树立起的父亲形象轰然倒塌。

“哦,那需要做个笔录。”我开抽屉,找纸找笔。

“可算是交出来了,这块石头在俺心里压了十年了……十年啊……”男人猝不及防的哭声再次把我的思绪搅乱了。我从没有看到一个男人哭得如此伤心畅快。他把一双关节粗大的手插进灰白的乱发里头,肩膀一耸一耸,就从沙发上滑下来,实实地蹲在了地板上。“人欠啥债也不能欠良心债啊,这五万块钱跟火炭儿一样天天烧心……俺天天夜里睡觉,就觉得头顶上有双眼在盯着俺……”

男人继续往下讲,竟然再一次扭转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那个倒下去的男人,又一点儿一点儿从旧日的光阴里立起来。他说:“拿了这五万块钱之后,我们也不敢再在这镇上待了,就把家门一锁,到外面打工去了……这十年,我跟老婆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做过,给人洗盘子洗碗,去养殖场给人养猪……前年,我老婆病了,胃癌,可她死活不让我动那笔钱,她让我早晚都要找到这钱的主人……可惜……她看不到这一天了……”

讲到现在,男人似乎才真正放松下来。窗外,夜色已经漫上来。他手里的纸杯里,水早已凉透。他脸上的泪也干了。执笔而待的我,却没在面前的纸上落下一个字。现在,喉咙干涩心潮起伏的是我。

“我回去了。谢谢您,王警察,希望您能尽快帮忙找到钱的主人。”卸掉心上的巨石,男人与来时似换了一个人。他脊背挺直,声音清晰洪亮。他大大方方伸出那双粗黑的大手来跟我握手道别,握得我骨头都发麻。

他走到门口时,又转身停住,回头淡淡地跟我说:“王警察,有个细节我没跟您说,原本不想说的,想想还是说了吧。那天我跟老婆发现包里有五万块钱,也没想着私吞的。我们想了一晚上,想起来那天下午曾有两个老板模样儿的人曾在我们摊儿上买过水果……可是第二天上午,俺想去还钱时,那两个老板说他们包里装的是八万块钱……八万块,俺拿什么还?”

男人没再往下说,转身融进了黑沉沉的夜幕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通过对男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紧张不安的心理,也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他可真能磨蹭,一句话憋了十几分钟还没憋出来”,这句话既写出了男人“认罪”的艰难,也表达了“我”对男人超乎寻常的忍耐。

C. “我”既是一个听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将 “我”作为听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在“我”纯客观的叙述中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D. “大大方方伸出那双粗黑的大手来跟我握手道别”,形象地表现了男人从深重的负罪感中走出后的轻松,也暗示寻回失落的诚实品格后,男人重新赢得了尊严。

2.请结合男人“认罪”的经过及具体表现,分析男人的性格特征。

3.小说结尾部分,男人走到门口又回头说起当初的一个细节。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 “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C. “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D.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 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 “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重获新生。

D.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C.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D. 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到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甚至是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6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日,网曝江苏男孩剐蹭轿车留字条道歉,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据该男孩介绍,自己是江苏当地的一名中学生,事发当日,他骑自行车突然摔倒,爬起来后发现路边停着的一辆轿车被他刮蹭到,当即决定原地等候车主回来。可等了许久都没有等到人,附近的围观民众也纷纷劝他回家,可他仍坚持要等车主回来。眼见着车主迟迟不回,该男孩便撕下作业本,写了个留言条道歉,并且说明了情况,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该生的做法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

如果你是车主,你将如何回复这位中学生?如果你是称赞他的网民,你又将如何跟帖?每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每句不超过50字。

(1)车主回复:__________________

(2)网民跟帖: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