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 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B. 请...

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 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B. 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C. 听说您栽花很在行,我们想去参观就教,不知可否。

D. 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B项,“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足下”是敬词,不能称自己。故本题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 有关部门对在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发表不当言论的极少数网友进行了批评教育。

C. 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问题了。

D. 面对咄咄逼人的贸易霸凌,中国人民具有丰富的战胜各种困难的经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    的晚春,我终于踏进细雨霏霏、烟染翠柳的江南。车子停在一个浓绿掩映、氤氲笼罩的村头。倏地,车内沸腾了:“这就是西递!”这就是“桃花流水,渔郎泛舟”的世外桃源的西递。

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巍的青石牌坊。牌坊的主人胡文光,是西递文化的践行人,他使世人为西递传诵着佳话,    。过了牌坊,就是西递村了。青一色的的徽派建筑,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一幅幅花鸟山水都赋与了这一门一扇、一窗一棂各自的灵魂。一踏进    、陈设典雅的“玉瑞堂”“桃李园”“敬爱堂”……,迎面而来的都是一幅幅启示后人的楹联书画。    ,我就这样穿厅进堂,徜徉在西递先人温馨儒雅的氛围里。堵堵马头墙虽然已披上苔藓,根雕粱画栋于岁月里退色,但当年工匠们云集西递的场面依旧可以想象。男孩十一二岁就要外出学习经商,走出了一条“儒”、“商”,再“儒”、再“商”的人生之道。(    )。

1.下列文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fēi)  ((yīn)(yùn)    B. (yōu)地    (fèi)腾

C. (é)    牌(fānɡ)    D. (fèn)围    (tái)(xiǎn)

2.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传诵       徜徉    B. 赋与  一幅幅

C. 楹联    世外桃源    D. 退色  雕粱画栋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乍暖还寒    旷日持久    气贯长虹    峰回路转

B. 草长莺飞    经久不息    气势恢弘    百转千回

C. 乍暖还寒    经久不息    气贯长虹    百转千回

D. 草长莺飞    旷日持久    气势恢弘    峰回路转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奋”字,既体现在“儒”“商”里,又贯穿了整个人生。

B. 体现在“儒”“商”里的,何止一个“奋”字,分明是整个人生。

C. 一个“奋”字,何止体现在“儒”“商”里,分明是贯穿了整个人生。

D. 一个“奋”字,与其说体现在“儒”“商”里,还不如说贯穿了整个人生。

 

查看答案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物类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等,杂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青豆、黑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经常适量地吃些粗粮,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②粗粮在胃肠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会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紧紧“包裹”住,导致其在胃肠道不能充分释放,进而影响其发挥药效。因此,_________

(1)请根据第①段内容,给“粗粮”下个定义,不超过20字。

粗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②段加个合适的结尾,使其语意连贯,不超过10字。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不超过30个字),□□□□□□□□□□□□□□□□□□□□□□□□□□□□□□(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