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我是到帝豪小区...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我是到帝豪小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这是我在这座富人住的小区中受到的最高礼遇。这里的其他住户,通常是车进车出,像害怕掉出冰箱的冰激凌一样地小心呵护自己,而保姆们,也因为忙或别的什么原因,不怎么爱搭理人。

从相貌和装束上看,阿兰也是保姆,但也许是来城里很久了,她的举止言谈和衣着,并不像其他小保姆那样,浑身上下要么是未谙世事的青涩感,要么就是急于摆脱以往的形象而用力过猛的装扮。她始终穿着一件洁白干净的衣服,套一双价格低廉但样式还算好看的皮鞋,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桅子花,便是黄桷兰或茉莉。她每次出现,都带着一个小男孩。小家伙白白胖胖一脸营养过剩的样子,他的衣着,永远是最新最时尚的衣裤。

每天下午六七点,阿兰就会带着小胖胖准时来公园。阿兰永远穿着一身浅淡的衣服,而小胖胖,则像一个变身小精灵,身上的衣物和手中的玩具一天一个花样。小胖胖一来,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滑滑板车或扮游戏,阿兰就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孩子,像看一幕精彩的电影,随着他的表现而变换着表情。

我问阿兰: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看把孩子带得多好! 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

几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阿兰也混成了熟人,小胖胖每次见面,隔很远就会喊叔叔,有时还会将口袋里的糖,掏一块送给我。我们已将彼此的碰面作为一种习惯,如果偶有下雨或别的原因没看到他们,就会有怪怪的感觉。

有一天,保安队长对我说:最近有业主反映,外面时不时有非业主混入花园,极有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或小偷团伙的卧底。一定要加强警惕性,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清除出去。

领令之后,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队长所说的可疑人物,但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向我举报线索,说有个女人,老是带个娃娃来和她孙子套近乎,她在小区里没见过这女人,深度怀疑其动机不纯。

她指的女人是阿兰。

这是我不愿认可的事情,但为了不让那女人继续向队长投诉,我决定悄悄查一查。

这天夜里,我换上便衣,跟在从花园里出来的阿兰身后,远远听见孩子叫阿兰妈妈。阿兰赶紧制止住他,说:小声点,我给你说过多少遍,茌这里不要叫妈妈,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你就不能来这玩了。

我悄悄跟着他们,左拐右拐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处城中村,这里是外来人口聚居地,我刚进城的时候,也住过类似的地方。

我跟着他们,从狭窄而杂乱的巷里穿过。突然觉得前方夜色中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与周遭的环境是那样的不协调,像两朵花落入垃圾筒。

在一处小杂货店,他们停下,店里一位明显比阿兰大的男人没好气地说:又跑哪去了?你不嫌折腾?这孩子每月折腾的钱,够我们吃半年了!

阿兰进店,很快换了件蓝布衫,端着一个盛满碗的大锅,蹲在街边,一面洗一面说:折腾?你忍心让娃娃像咱这样混一辈子?我就是要让孩子去好一点的环境,和素质高的孩子玩!总不能让他跟咱们周围这些野孩子去交流怎么捡垃圾刨沙土?那样就永远完了!我不能给他好的环境,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男人没言语了,空气中只有小胖胖轻声哼着从别的孩予那里学来的英语儿歌。

我没有把所看到的情况向队长汇报。每天仍努力以平静的神态,继续和阿兰母子打着招呼。直到半年后,我被调去守会所,我还给后任的小徐招呼,请他好好照顾阿兰,我依稀记得,我的前任老吴,在交接工作时,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不知道你能从中能听出点什么?反正我听完之后,接连两宿都没睡好觉,眼前,总闪着母子的身影,耳朵里,冷不丁会回响起那声让人心碎的声音:在这里,你不要叫我妈妈!

(选自《今晚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保安的讲述,塑造了一个想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环境影响的母亲形象,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发人深思。

B.阿兰自己省吃俭用,却要给自己的孩子穿最时尚的衣裤,玩最好的玩具,并每天带他到富人区玩,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富人区中。

C.阿兰的丈夫并没有阻拦阿兰的做法,但他对阿兰的那些没好气的话语,说明他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

D.保安和阿兰聊天的时候夸她把孩子带得很好,并猜测她工资很高的时候,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表现了阿兰质朴、不善言谈的个性。

E.保安眼中的阿兰的形象,从相貌和装束上看,质朴整洁,像是保姆,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

(2)请结合小说,分析“我”(保安)在小说中的作用。

(3)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阿兰这个人物形象。

(4)“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你从这个故事中听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A B (2)①保安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人物,阿兰的故事是保安耳闻目睹的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保安的跟踪才了解了阿兰的真实情况③有助于表现阿兰的形象,如以保安对阿兰的同情侧面表现了阿兰非同寻常的母爱。 (3)①社会地位低:外来人员,经营杂货店,住处简陋杂乱。②有一定的修养:言谈举止得体,与众不同。③爱子深切:不仅关心孩子的生活,也关心孩子教育。④有心计:如主动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 (4)示例一:我从小说中听出了心酸。母亲都是爱孩子的,但这种爱却不能以公开的身份进行,的确让人感到悲哀。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攀比富人,以为和富家子弟交往就可以获得好的影响,未必就能有好的结果。环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阿兰这种不顾一切的母爱的确令人十分心酸。 示例二:我从小说中读出了感动。虽然阿兰只是一个外出务工者,但知道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懂得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不惜在孩子身上花费较大的精力和财力,甚至隐瞒母子身份,这是多么崇高的母爱母爱是普遍的,但像这样识大体的母爱的确并不多见,令人感动。 示例三:我从中读出了无奈和伤感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阿兰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为了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环境,也只能隐瞒母子身份,带儿子到富人区玩耍,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享受。对于一个并不富有的普通打工者来说,这实在是无奈之举。谁也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以这样的较为极端的方式令人伤感。(也可以各种心理糅合一起,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无中生有,“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于文无据,文中说阿兰丈夫听了阿兰的话“没言语了”,表明阿兰丈夫也是关心孩子成长的。D项,“质朴、不善言谈”分析不正确。保安夸阿兰把孩子带得好,阿兰是高兴、自豪的,然而也是心酸、无奈的,保安猜测阿兰工资很高,阿兰是无法回答的,因为她不能说实话,因此,从阿兰不回答保安的问话这一细节无法判断出“阿兰质朴、不善言谈”。E项,“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文中没有依据。从原文来看,这身穿戴极有可能是阿兰最好的穿戴。故选AB两项。 (2)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我”(保安)在小说的中的作用,考查鉴赏作品的次要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情节发展、主要人物塑造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中的保安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而且是因为保安的跟踪才揭示出阿兰母子的真实身份,因此,这个人物起到了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从突出主要人物的角度来看,阿兰的形象是通过保安的眼睛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保安与阿兰的对话,保安对阿兰的同情,都有助于表现阿兰的形象,突出阿兰对孩子的爱。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从人物身份来看,文中阿兰住在城中村,表明她是外来人员,社会地位低;从人物穿着举止来看,阿兰衣着整洁,说话得体,看着是保姆,“并不像其他小保姆那样”,可见她有一定修养,与从不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胖胖“白白胖胖一脸营养过剩的样子”,衣着“永远是最新最时尚的”,可见阿兰关心孩子的生活,阿兰带孩子来公园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是好环境,不希望孩子跟周围的孩子一样“捡垃圾刨沙土”,可见她也注重孩子的教育;“我”是小区保安,阿兰主动和“我”搭讪,请“我”吃苹果,显然是希望“我”能为她带孩子来花园行方便,可见她有心计。 (4)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考生答出读过作品后的感想,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或现实进行分析。本题题干中提示“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考生可从这些观点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有这些观点以外的观点,不管是听出了什么,是辛酸,是感动,还是无奈与伤感,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解答时,一定要先明确观点,再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可适当将文本所体现的观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但要注意依文论文,不可过度引申。注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胜,歌声之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里描写国家形势危急,自己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 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C. 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 “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 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 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 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9 分)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市场有一时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屈原《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江山如此多娇》等。

文艺精品还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即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同是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同是画家,吴冠中和林风眠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同样是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和高希希的艺术语言也颇有不同。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艺术生命,也才能有市场,既有当下的市场,也有未来的市场。当代小说中,周梅森《国殇》、路遥《人生》等,可称为精品,都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其重要标志的。

 在对当前文艺创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艺精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而依我的浅见,精品与人民的息息相关,也许和依凭于市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并不是志在市场才能出现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拥有市场.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艺精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精品是每个艺术家都渴望得到的,而且是需要艺术家们耗尽毕生精力去创作、去追求的艺术作品。

B. 文艺精品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的小说、绘画等的艺术作品。

C. 文艺精品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在当下市场有卖点过了若干年代后仍有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

D. 文艺精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能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并具有市场价值潜质的艺术作品。

2.(小题2)下列各项,不属于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项是( )

A. 作品要具有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不管是叙事性作品还是非叙事性作品。

B. 作品要蕴含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因为真善美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C. 作品要有充分的娱悦价值和经济价值,既能让人读后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作品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门类艺术语言不同,同一门类不同艺术家亦不同。

3.(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对待艺术作品的问题上,把精品与市场反应联系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B. 到今天成为文艺精品的古代作品,都拥有当时的市场及其以后许多年代的市场。

C. 具有真善美普世精神、密切联系人的情感、独特的艺术语言的作品,就是精品。

D. 分析当前的文艺作品是不是精品,要依凭于市场化因素和人民性因素双重标准。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人们善良的意愿铺就的。——哈耶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