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耕种自己的土地 头戴草帽,面庞黝黑,半蹲在稻田里,凝视着一株稻穗——他就是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他把稻田看作自己耕种的土地,他用一生在研究这块土地。作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曾获得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以至有记者把电话打到他家里,他女儿很自然的回答:“下地去了。”袁隆平说,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来的,这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的真理。 其实,每个人都应有一块自己耕种的土地,不拘大小,不管肥沃还是贫瘠,都要用自己的血汗耕种,完成收获。你是工人,车间是你的土地,产品是你的收获;你是教师,课堂是你的土地,学生成才是你的收获;你是科研工作者,实验室是你的土地,科研成果是你的收获;你是警察,千家万户的生活区是你的土地,国泰民安体现着你的价值……各行各业,各司其职,每个人的岗位都是一块自己耕种的土地。面对自己的土地,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品评好坏,你只需要俯下身来,辛勤的耕种。 放眼古今,哪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不是经过艰辛的耕种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两千多年前,蜀国太守李冰,为解除百姓疾苦,带领子孙治理水患,他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总结出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他手握一把长锸,身先士卒,亲自实践,完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工程——都江堰,他把这当作自己耕种的土地,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至今都江堰仍灌溉田地,哺育人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纵观中外,任何一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英雄,不都有一部厚厚的 “耕种”史吗? 李时珍遍尝百草,终成《本草纲目》;曹雪芹,举家食粥,完成红学巨著;贝多芬,把琴键当作自己的土地,艰难的播下音乐的种子;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跋涉于山间小路,做人民的忠诚信使……“自古华山一条路”,要登上人生的巅峰,靠的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是投机取巧的行为,而是脚踏实地的付出——在自己的土地上挥汗如雨,精耕细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什么便会收获什么。有人栽下玫瑰,收获了爱情;有人栽下了腊梅,收获了坚强;有人栽下了丁香,收获了芬芳;有人栽下了苦楝,收获的便只有酸涩。有人什么都栽,有人什么也不栽。 什么都栽的收获不一定丰美,但什么也不栽的人则注定一无所获。 走在人生之路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是尘满面,鬓如霜。青春不会为你停留,时光不会止住脚步,请珍惜这美好时光,在有限的人生中种下有价值的东西吧,那样才会为自已的人生留下一道美丽的印记。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段话形象、生动而又精辟的向我们说明了厚积薄发这个真理。没有平日辛勤的劳动,没有充分的准备与积累,怎么能奢望取得成功呢?没有准备的人生,纵然命运之神已经向你招手,你也会与它失之交臂。 作家张洁曾经说过:“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天道酬勤,勤劳是收获的基础,付出是得到的前提,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朋友,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之树硕果累累吗?那就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的耕种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作文,首先,我们要把握好审题立意。“耕种自己的土地”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式标题,整体采用比喻性手法,其重点在“耕种”上,“自己的土地”是动词“耕种”的对象。“耕种”,即具体的行动,要求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坚持不懈,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争取有所收获。“自己的土地”,则指自己从事的工作、事业、学业等,可以是自己的职责所在,爱好所在,理想所在,目标所在,是激励个体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有价值的人生必须要作的积极的选择。此类题目一方面要突出动词,另一方面,一定要赋予比喻性词语以实际内涵,并让其在文中得到突出体现,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同样如此。 对于此类题目,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写作前,可采用添加式确定写作内容,谁在什么样的土地上耕种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可以突出种什么,如何种,收获什么等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国庆长假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高速公路不免费,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造成如此多的人员伤亡。同时,各地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也会大大减少,游客也一定能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①高速公路不免费也不一定能减少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谊就想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 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C.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D.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的产生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