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句”,A项,“赐教”,敬辞,表示给予指教。用于此句表达得体;B项,“斧正”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用于此句表达不得体;C项,“垂询”,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用于此句表达不得体;D项,“惠存”,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用于此句表达不得体。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 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C.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D.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的产生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E. 本诗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用芭蕉与丁香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选自《战国策》)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B.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C.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D.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 质,指人质,两国交往,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C. 避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这种做法便叫做避席。也指离开席位。

D.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 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 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4.翻译。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2)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