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碰撞”,大大...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唯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

 

茶文化的碰撞 茶道名家范增平:“中国的茶诗中,着重于什么思想呢?”或许,而今鲜有人能回答。 是的,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传统总是处于劣势。茶文化也不例外,在科技文明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如今之人太多不好茶,反倒迷上各种饮品,如运动饮料之类。不知为何,纵使有关这些饮料的负面新闻不时被曝光,人们还是对其执迷不悟的迷恋(语意重复)。他们明知喝茶对身体有益,但还是认为茶道过于高深、繁琐,使之在时代发展的车轮中失去原本的清香,令人心痛。 不得不说,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市面上“乌龙茶”“龙井茶”的茶饮料,似乎将茶文化传承下一部分。人们为了省事,用茶饮料代替茶,殊不知,茶饮料的健康作用和茶并不相同,茶饮料是通过多种工艺制成的,初饮几口倒也有几分茶滋味,可也只是”有形无神”。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脐带血,茶文化是其一份子,应该纯洁无暇,怎能与饮料混合?茶要用心制备,讲究一尘不染,若与现代饮品如此混合,倒失去了原本的风味。 诚然,社会发展至今,快节奏已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生活方式,大大小小的“碰撞’时刻发生,茶与饮料在创造内涵发展中碰撞,也是人们消费价值观的碰撞。人们为了适应快速生活,认为静下心来喝杯清茶是浪费时间,不如买瓶饮料快速解决,单是茶香已然是一个繁复世界的茶道,似乎毫无用处,但并非如此。 几千年的茶文化赋予了茶深厚的蕴味。茶有“冷面草”的别称,清冷与寂相近,一个人在寂时,思虑容易集中。拜伦曾言:“平静的气氛是急性人的地狱”,而饮茶正可以治愈毛躁焦虑,而带来平静的心态,使之饮寂生慧。反观茶饮料,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解渴一时,仅此而已,根本谈不上修身养性。 愚以为,关于茶文化如何在现代文明中传承下去,使之被众人所了解与接收,只有从传统茶文化中不断吸取有益养分,并将之发扬光大,才可以遏制茶饮料市场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必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茶文化的传承者。 春花烂漫之时,烈日炎炎之下,秋风肃瑟之间,冬雪飘然之中,不妨寂寂孤坐,放弃甜腻的饮料奶茶,细辨茶香,赏“无我而后真我见”之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一份宁静与优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分析材料的内容,提取关键词。分析材料可以发现,本次作文应以“碰撞”为中心,材料由两句话组成,即“碰撞”的两种结果,一是“碰撞”才能够“精彩”,一是“碰撞”“感到痛苦”。 “碰撞”,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一种为物体相碰或相撞;另外一种冒犯、冲犯。但就材料整体而言,更多的是指向“双方间的相碰相撞”这一义项。“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小到微观世界的粒子,大到社会宇宙都可以发生碰撞,实的具体的人、事、物间可以发生碰撞,虚的观念、制度、文化等也可以发生碰撞,情与法、理想与现实、传统和时尚、农村和城市、自然和社会等等都可以发生碰撞。这里,什么与什么碰撞,将会成为作文内容深浅的“分水岭”。“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是指碰撞的积极作用。碰撞后直面差异的交流,取长补短的融合,差异中多元,迥异中协同,可以一体化发展繁荣,也可以包容异己又不失自我。“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指碰撞所产生的影响和反应,在碰撞不可避免条件下的策略性选择,方法态度不一,碰撞的结果就各异了。“碰撞”本身就隐含着矛盾的对立面,思考时最好从正反两面去挖掘延伸。所以,“碰撞”不能理解为一个人的“拼搏”,也不能理解为“竞争”,因为竞争主要是两事物相比,而不是相撞。考生作文时抓住“碰撞”的结果“才能够精彩”“感到痛苦”进行立意即可,可以写一个方面,也可以辩证的分析。文体上,材料限定写作议论文,故行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充足的论据,有清晰的论证思路。 参考如下: 何惧痛苦,精彩从碰撞开始 碰撞伴痛,惟其精彩 且碰撞,且痛,且精彩 碰撞于身,精彩于行 苦痛,让碰撞生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演戏要带三分生

刘连群

在学生觉得荀慧生的戏总有生疏之处,没准谱儿而难学时,荀慧生指出:这个熟字,摆在哪儿都好,惟独摆在演戏上,要不得。他说:熟是应当熟的,但是熟了也容易出许许多多的毛病。以演《武家坡》的王宝钏这样的熟戏为例,如果坐下化妆就没精打彩,上台只是按熟的路数按部就班地唱,戏唱下来了,但跟没唱一样怎么说呢?自打你存了那个又是王宝钏的念头开始,这出戏已经注定了就是那么回事。稀松平常,疲疲沓沓,这就属于熟能生流,也能生油还会使演员凭借嗓子好,武功、水袖功好,脱离剧情和人物,不管是否合适,可着劲儿地唱,拼着力气地耍,是要下来了,却只能落个卖弄。

针对这样的现象,荀慧提出:生!不是全生,也不是半生,而是三分生!所谓三分生,其实是在的前提下的,演熟知熟会的戏要带有一定的陌生感。哪儿生呢?要看到你和角色就存在着个字,你是你,角色是角色,相差得很远,这就是生。

演员和角色天然存在着距离,不可能完全合二为一。因此演戏是这一个体逐步走近、深入另一个体的过程,熟只是渐近的一个阶段。仍以王宝钏打比:她是谁呢?相府千金;干嘛又挖野菜?跟她爹较劲儿呢……这点儿事谁都知道,用得着老去琢磨吗?用得着。荀慧生说:只要你每次都对角色有陌生的感觉,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许多细小的地方没注意,这些新发现就会引着你往角色深里头去,哪怕是戏演完了,它还会扯着你:某处某处还有点儿事儿没琢磨到家呢,下次再唱时,得把它弄明白了。于是乎无尽无休,越研究越透。所谓千锤百炼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三分生是要演员不断深入探索角色的性格感情,配以适宜的动作、唱腔、表情表达出来,使所演角色不断深化、丰满、鲜活。

实践三分生的主张,还能让观众看戏时产生持久的兴致。人们通常认为生书熟戏,意思是看戏只要故事好,唱、念、做、打精彩,是可以反复欣赏的。其实不然,荀慧生说,观众眼睛可尖着呐,你挑帘一出来,一看你那份心里满没事儿的神气,观众就明白了:又是她,某某人;又是那么一道汤,对付着听吧。如此兴味索然,欣赏能持久吗?荀慧生说,只有你唱戏的对角色有新鲜的感觉,观众才会对你有新鲜的感觉,而且,越新鲜就更新鲜生可以生兴致,你越有兴致,观众也越觉得新鲜,台上就不可能老落死套

由生入熟易,由熟入生难。生到熟是个练的问题,熟到生却是个想的问题,得动脑筋、动心。这,应是大师留给后学的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选自《文汇报》20151127.有删改)

1.简要概述全文思路。

2.请结合全文概括给演戏带来的弊病。

3.怎样才能真正贯彻三分生的艺术主张?请作简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恰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1.简析第③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4.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渔父》)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5)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6)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7)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节选)》)

(8)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庄子《逍遥游(节选)》)

(9)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注】①承明:即承明殿,汉代天子的宫殿名。

1.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全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玄大悦。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何无忌甚慕之。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其至。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无忌疑其己,大怒,思中伤之。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桓玄与朝廷有隙             会:适逢

B. 仲文有名望                 素:一向

C. 其至                     俟:等待

D. 无忌疑其己                 薄:迫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B. 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 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

D. 月朔: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⑵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4.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