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______)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 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1. D 2. C 3. 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要求选填衔接句,考生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前三项都是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的混合,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造成句意不连贯,如A项,前一句是被动句,主语是“这种结合”,后一句“发明”的主语应是“中国人”,前后主语不一致;B项,前一句的主语是“中国人”,是主动句,后一句的主语是“样式”,是被动句,主语不一致;C项,前一句的主语是“结合”,是被动句,后一句的主语应是“中国人”,主语不一致。这就排除这三项,故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第一处,从语境来看,“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应是强调其“不改变”的特质,应选“亘古不变”。“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第二空,是形容石头的特性,“质朴无华”最为恰当。“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第三空,是说摩崖的书法内容与形式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密切,不涉及忧喜、祸福,应选“息息相关”。“扬长避短”,发扬长处,回避短处;“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第四空,前面的句子主语中国人,且后面说“各自发挥长处”,由此确定应填“扬长避短”。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语序不当,“唯一”应放在“成为”后面。A项,“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中途易辙,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青铜文明”,句中没有谓语,意思还没有说完,第二句的主语就变成“书法”。可将“在”放到“青铜文明”之前。C项,“相抵抗的书写形式”搭配不当,“抵抗”改为“抗衡”。D项,“随着……使……”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前。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2)陶渊明的《饮酒》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出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 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 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 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徵(同“征”)关中兵以自益,距”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史记·高祖本纪》)

(二)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其计认为……对

B. 会项伯欲张良救,救活

C. 头发指向上

D. 人如恐不胜刑法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 沛公百馀骑樊哙良坐

B. 沛公欲关中窃为大不取也

C.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D. 诸侯军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 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B. 沛公然计樊哙侧盾以撞

C. 令子婴相窃大王不取也

D. 沛公樊哙、张良故待大王来

4.下列为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C.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D.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亚父劝项羽击沛公。飨士,旦日合战。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他们建设养老服务网络,搭建养老服务平台,有需要的老人只需要拨打一个服务热线电话,或者是通过网上下单,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量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C.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农村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突发疾病是他们猝死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D.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3.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造心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种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B. “心可以很硬”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 “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这里的“心”指人的精神世界,包含品格、智慧、情操等,在文中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D. 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E. 本文意象新奇、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是一篇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

2.请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上赏析画线句“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