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自锁上变,将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清江         屯:驻扎

B. 突利可汗不于靖                   虞:预料,准备

C. 见官军至,于是大惧               奄:奄奄一息

D. 靖又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         破:打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自锁上变,将诣江都              坐法华西亭

B. 不欲就大事,以私怨斩壮士乎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 必当立功立事,取富贵            木直中绳,輮为轮,其曲中规

D. 至江陵,屯营城下                师不必贤弟子

3.把下列课文选句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⑵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⑶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4.第②段中李靖战胜萧铣的原因(每点不超过10个字)可概括为:

 

1. C 2. B 3. (1)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2)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3)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 4. ①因为秋汛,萧铣轻敌。②李靖抓住时机,速战速决。③萧铣征兵仓促,难以集结。 【解析】 1.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根据上下文推断可以判断“奄”字的含义,李靖认为兵贵神速,要速战速决,要趁着水势上涨之势,突然到达城墙之下。因此“奄”字应为“突然”之意,而不是“奄奄一息”。根据成语推断法,“不虞之誉”这个成语中的“虞”可以迁移到此处,意思是意料、意想。“破荆州”中的“破”字可以迁移到此处,意为“打败”。故选C。 2.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一要依靠考生平时积累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靠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推断。常用的方法有句意分析法、代入筛选法、交换理解法、结构推断法、成语迁移法等。A项的第一个“因”为顺承连词,翻译为“于是”;第二个“因”是表原因的连词,翻译为“由于”。B项的“而”是表转折的连词,翻译为“但是”。C项的第一个“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翻译为“来”;第二“以”是介词,翻译为“把”。D项的第一个“于”是介词,翻译为“在”;第二个“于”也是介词,翻译为“比”。故选B。 3.此题考核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第一句中的“不齿”,意思是“不屑一顾”;“乃”翻译为“竟然”。第二句中的“是”翻译为“这个”;“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翻译为“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怪特”翻译为“怪异奇特”。第三句中的“壮”翻译为“认为……有气魄”;“固”翻译为“坚决”;“舍”翻译为“放了”。 4.此题考核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先整体感知文意,之后根据题干要求来进行归纳概括。本题要求概括第②段中李靖战胜萧铣的原因,并要求每点不能超过10个字。考生可将第②段划分为几个层次,找出几个层次中的关键词句,再用自己的话将它表述出来,第一层的关键句为“铣以时属秋潦”“必谓靖不能进”,概括出来就是“因为秋汛,萧铣轻敌。”第二层的关键句为“靖曰:‘兵贵神速’”“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概括出来为“李靖抓住时机,速战速决。”第三层的关键句为“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概括出来为“萧铣征兵仓促,难以集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诗词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炽烈的革命情怀。

B. 老舍写作《想北平》时,自己不在北平,但是文中处处体现出作者就在北平。这说明作者心中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北平,在感情上更显深沉。

C. 《春江花月夜》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获得教养的途径》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劝说人们研读经典,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从而散心消遣,获得慰藉,完善自我修养。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红楼梦》前五十回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挨打后,黛玉、宝钗二人态度各异。黛玉送来药丸,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了半句又忙咽住;宝钗抽抽噎噎地说,“你可都改了吧。”

B.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C.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D. 一日,黛玉在梨香院听《西厢记》,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总结这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B. 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竞技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 始于1983年的春晚,逐渐成为中华儿女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道盛宴,许多人早早地吃过年夜饭,守候在电视机旁,目的就是为了看春晚。

D. 新闻出版署规定: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的现象;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一带的长城在修筑时,充分利用了天然地形,   ▲      ▲       ▲      ▲   ,千百年来,由于洪水冲刷,   ▲      ▲   ,使残存的一线土垒,倒显得格外威风壮观。

①因高而置险            ②因堑而起垒

③因沟而开堑            ④因险而置塞

⑤有些区段的长城高悬于数十米、甚至百米的沟崖之上

⑥原来较为和缓的沟壑现多为绝壁危沟

A. ①④③②⑥⑤    B. ①④③②⑤⑥    C. ③②①④⑥⑤    D. ③②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与课本的对话历程中,我们共享了一场精神的盛宴。我们一起______ 青春的激情,尝试规划未来的人生;_____ 读书和思考的意义,寻求获得教养的途径;回望家乡的山山水水,重温____的乡土情怀;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她的深长意味……

A. 体验   探究  痴心不改    B. 体验  探讨   亘古不变

C. 领略   探讨  亘古不变    D. 领略  探究   痴心不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