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文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美好而充实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同学...

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文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美好而充实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回首高中三年,感慨良多。

甲:这三年,或者说我成长的这十八年,父母最辛苦,虽然他们嘴上说着“不辛苦”,可是①____。这样的细节,足以让我感动落泪。

乙:这三年,特别是高三这一年,我们的老师最辛苦。所以我想送他们一首小诗:老师,如果我是小船,您就是大海,没有您我怎能远航?② _____________?(仿写)

丙:这三年,不,这十二年的学习时光,我们自己也砥砺奋进,不负年华。所以,高考在即,我要送给自己和同学一副对联以振士气:立壮志十年寒窗苦读,③ __________

 

妈妈常常在陪我熬夜的时候坐着睡着了。 老师 如果我是泉水 您就是高山 没有您 我怎能潺潺流淌 创佳绩一朝金榜题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结合文本内容“虽然……可是”“这样的细节,足以让我感动落泪”等分析,此处可以写父母辛苦的小细节;结合“老师辛苦”“小诗”内容分析,仿写“老师,如果我是小船,您就是大海,没有您,我怎能远航?”,注意句式和修辞手法等;结合“我要送给自己和同学们一副对联以振士气”分析,与上联内容对称,符合语境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知识讲座的通知

全体同学: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11月9日在新校区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黄老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历史材料,给大家谈谈他对传统文化的一孔之见。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到达图书馆,细心倾听黄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8年11月1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 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重山

吴淑姬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mí):—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 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

B. “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

C. 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

D.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

E. 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

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后文有省略)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臣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且 陛 下 所 谓天 授 非 人 力 也 。”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由此日夜怨        望:埋怨,责怪

B. 淮阴              如 :到,往

C. 其能              矜:矜持,慎重

D. 乃谋畔逆,灭宗族    夷:消灭

2.用“/”为划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B.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C.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D.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 本文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实现的。由韩信的话可知刘邦是个很有领导才能的人。

C. 蒯通认为韩信功高震主,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所以他的处境很危险,蒯通其实是想劝他谋反。

D. 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4.翻译下列句子。

(1)亭长妻患之,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