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荡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

B. “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辽阔,也渲染出暮春的绚丽。

C. 这首词整个境界空阔而热闹,绚丽而略具苍茫。

D.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水无情”的具体发挥,词人慨叹繁华的消逝。

2.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1. C 2.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热闹”错误,改为“寂寥”。 2.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回答本题应该利用好题干“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首先要读懂全诗:本词怀古咏史,首先弄清史实,明确本词写得是六朝故事。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感情,怀古是为了讽今,六朝的月又照到今人身上。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水无情”实写落日中长江的景色,但无情的不是江水,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奢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作者的激愤之情通过“无情”一词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词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越王勾践,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

B. 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 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

D. 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

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3分)

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 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 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 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查看答案

课内文段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B. ①疑其有改悔,复请之曰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②今有一言,可解燕国之患

D. ①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            ②思不学则殆

2.下列都属于判断句的一组是(     )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④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3.下列语句中“所以”的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此文只是处于兴趣而作而已,文中出现的错误与纰漏望勿见笑,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B. 舍母今年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就是掉了几颗牙,精力旺盛,身体健康。

C. 火车在奔驰,他的心早已飞向了久仰的家乡,飞向了慈祥的母亲和善良的邻居们。

D. 服务员:“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顾客:“谢谢,我一定慢走,下次还要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

A. 灾、休、裕、采、森    B. 囚、殊、攻、上、旦

C. 泪、本、闷、双、林    D. 鱼、破、武、比、禾

 

查看答案

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 临水楼台听涛声    B. 逢春枯木又发芽

C. 临风野陌醉花香    D. 临日山崖观海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