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②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融化的残雪下,有三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ɡāo)草,或卑称臭蒿子。③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一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传了春天的气象。

④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⑤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zhòu)然冒出的紫红色的花帐笼罩起来了。        ⑥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⑦椿树的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⑧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躁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时会使急燥的心绪(xù)沉静下来。⑨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河川里的花儿和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接连开放。⑩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天整个原坡都覆(fú)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节选自陈忠实《原下的乡村》,有改动)

1.文中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      )

A.     B.     C.     D.

2.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 宣传    B. 笼罩    C. 铺天盖地    D. 几乎

3.文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B.     C.     D.

4.※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洋槐花开了。

B. 洋槐花开了,首先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

C. 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

D. 首先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然后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这是洋槐花开的时候。

 

1. B 2. A 3. D 4. C 【解析】 1.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蒿”应读“hāo”;C项,“躁热难耐”应为“燥热难耐”“急燥”应为“急躁”;D项,“覆”应读fù。故选B。 2.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A项,“宣传”意为“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此处有“显示,展示”的意思,可用“宣示”。故选A。 3.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D项,照应不周,搭配不当。“香味”不能与“开放”搭配;应该把“便接连开放”移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后,再去掉“和”。故选D。 4.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文段中从前后文表达一致的角度来看,句子应把“洋槐花开”放在前面;“白雪似的脂粉”突出的是花的颜色,“脂粉似的白雪”突出的是花的质地,从文意看这里是表现洋槐花的白;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先闻到花香,然后再看到落花。“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作“香味”定语,使整个句子分句间的结构更接近。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小王:________________

小张:________________

小赵: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B. 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 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D. 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 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C. 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 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 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 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劲头正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②挼,ruó,揉搓。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B. “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 “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 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

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滶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滶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滶,令立功。滶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

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 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迁”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 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D.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 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 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 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迸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2)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