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

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小王:________________

小张:________________

小赵:________________

 

(1)小王:士兵 (2)小张:商人 (3)小赵:大学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推断能力。小张是商人,小赵是大学生,小王是士兵。假设小赵是士兵,那么就与题目中“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赵不是士兵;假设小张是大学生,那就与题目中“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矛盾了,因此,小张不是大学生;假设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目中“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王也不是大学生。所以,小赵是大学生。由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得出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B. 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 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D. 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 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C. 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 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 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 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劲头正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②挼,ruó,揉搓。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B. “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 “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 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

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滶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滶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滶,令立功。滶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

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 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迁”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 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D.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 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 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 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迸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2)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二十多年来,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课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补差、培优”,以便他们能在升学考试中获得竞争优势。

优质高中和大学的资源分布均衡度不一,供给也相对有限,而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又是多样化的。一些学生家庭,在正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教育难以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时,就力求借助付费的课外补习教育以求子女能够成功进入好的中学与大学。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被当作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服务产业。教育行业蕴含着无限的商机,课外辅导机构呈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在我国,儒家思想中重视教育、积极向学、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为课外补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毋庸讳言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课外补习会在学校课堂上睡觉,还有学生因为提前补习相关课程,导致教师正常教学进度受到影响;由于课外时间大部分用于各种补习,学生的业余时间受到压缩,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基于学校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和教师职业伦理责任考虑,目前政府层面已明令禁止正规学校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另外,政府可以发挥办学质量较好的课外补习教育机构的作用,通过提供补习券、补习津贴等公共服务方式,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高的免费或者低费用的课外辅导。这方面国外有成功案例,如韩国实施的“放学后教育计划”以及通过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等方式提供的补习课程,还有西班牙2001年开始实施的“地区教育补偿计划”等等。

某种程度上,课外补习教育可以被看成是正规学校教育办学质量的影子或者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正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值得改进之处,进而得以更好发挥学校正规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摘编自刘消华《课外补习:禁与疏、利与弊之辩》,2018年2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国学生家庭参与校外教育情况调查表

表一

类别及学段

学科班

兴趣班

小学

初中

高中

小学

初中

高中

参与率

33.4%

40%

40%

27.9%

16.2%

13.2%

生均费用

5021

3354

 

 

表二

地区

地域差异

城乡差异

城市内部差异

东北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城镇

农村

一线

二线

其他

60.8%

38.1%

38.0%

30.5%

44.8%

21.8%

43.4%

48.8%

41.8%

生均费用

3693

2535

1463

1308

2712

345

5739

3772

635

21.9%

26.7%

19.4%

17.6%

29.0%

5.4%

41.2%

29.6%

25.6%

生均费用

744

1146

547

533

1082

81

2270

1208

809

 

家庭经济状况

父母学历状况

 

消费水平最低的5%家庭

消费水平最高的5%家庭

父母未上学

父母大学以上学历

学科班

7.5%

54.3%

20%

70%

兴趣班

0.8%

45.7%

 

(摘编自魏易、刘舒畅《谁在补,补什么》,2018年2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曾提出“三脚架理论”:这“三个脚”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再由这三个脚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三个支撑点的教育应围绕自我教育来设计开展。这一提法自有新意:孩子、学生是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家校外培训机构重要的存在,他们的重心在于探索未知世界,而不应止步于重复证实已知世界。

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内容,需要多样的休验。比如,对美的欣赏,而不是纠结、痛苦于如何学会——从数数开始,打破以往我们对数学的印象,重新建立对数学的理解;比如,从诗歌阅读开始,品味语言的神奇;比如,在《诗经》中漫步……看似无追求,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追求?而这正与某些学校的探索不谋而合,何不由此探索公立学校与培训机构更好的互补形式?

这些课程的兴起,正是源自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再计较分数的起落,更关心孩子的审美、兴趣的引导,回归教育的本义。如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目前专注于学科培训走向真正的兴趣培训,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从强化“应试教育”的“训练营”成为素质教育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靳哓燕《从“训练营”迈向真正的“成长空间”》,2018年2月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客观上能起到对学校正常教学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作用。

B. 随着学段提升,校外教育学科班的参与率明显呈逐级上升趋势;而兴趣班的参与率则与之相反,且整体上低于学科班,费用也同样低于学科班。

C. 学科班与兴趣班的参与率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差异,城乡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参与率的高低跟家庭消费水平和父母的学历状况有着直接的关联。

D. 不同城市在学科班参与率上存在差别,但都高于兴趣班的参与率;家庭花在学科班上的费用普遍高于兴趣班,一线城市要远高于二线及其他城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和供给的有限性、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的多样化,使得各种课外付费补习班应运而生并成为一种市场需求。

B.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所蕴含的商机越来越受到关注,吸引着更多的教育从业者投身其中,推动了课外辅导行业的快速发展。

C. 材料中引用美国的“三脚架理论”,提出要强化孩子的自我教育,重视兴趣培养,隐晦地批评了儒家思想中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

D. 目前有的课外补习教育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进行适度监管、科学引导已成当务之急。

3.要推动课外补习教育科学发展,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