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
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
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流行语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现在由于借助于现代传媒,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传播。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从一个社会来说,历来有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野,流行语显然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经常有所排斥,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众文化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不少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可以进入主流社会,甚至进入精英文化的范畴。
流行语的盛行,也是文化多元的产物。在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来越明显,它反映社会冷暖,反映时代节奏,尤其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当然,部分流行语也呈现出泡沫化现象,浅表化,庸俗化。因而,我们平时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非常粗俗甚至不堪的流行语,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流行语强迫症”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社会庸俗化的表征之一,比如说,每年的春晚小品,为了包装和商业化效果,而刻意制造出一定的“流行语”,但这些流行语总体价值不大,甚至成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透过流行语,我们可以领略社会和时代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体味社会和时代的某种深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流行语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哪儿的民间社会充满活力,哪儿的流行语就大量出现。什么时候的社会生活越宽松活跃,什么时候的流行语就越发达。流行语贴切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行语是一种以鲜活的语言形式表达特殊的内容和含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概括性语汇。
B. 流行语都是社会现实和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期待并产生共鸣。
C. 流行语是文化多元的产物,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D. 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社会和时代的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某种深意可以从流行语中领略和体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流行语以幽默、调侃的语言形式,概括了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人们的话语空间。
B.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从中可以品味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
C. 流行语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常常被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所排斥,但又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
D. 如果出于包装和商业化效果的需要而刻意制造出流行语,那么这些流行语不仅总体价值不大,甚至还会沦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行语的成因比较复杂,社会热点、网络语言和商业化因素都会导致流行语的出现,它是文化多元的产物。
B.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诗经》反映的那个时代的流行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尚。
C. 当今时代,由于以网络为标志传媒的发达,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因而流行语广为盛行。
D. 社会生活的宽松活跃,社会心理的开放多样,对于体现民间社会活力和时代变迁的流行语的风行具有推动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旅游逛街手机没电,可以在商家找到“街电”租用充电宝;想买些植物美化家居,可以找租赁公司获得专业的植株摆设与护养服务;学习生活缺少陪伴,可以在专门的平台上租时间找人陪学习陪健身……从房子到车子,从服装到电脑,从各类宠物到宝宝的玩具、婴儿车,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全都可租。“租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流行文化。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6)_________,__________。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哉!”
(《墨子·贵义》)
1.在文章体例上,《论语》属于______体,《墨子》具有_____体色彩。
2.墨子批评的“世之君子”违背了孔子说的君子之道的哪个(哪些)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②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ní泥):狮形铜香炉。②也者:依旧
1.“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离愁别绪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②,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③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二)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注)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②转附、朝儛:均为古山名,在今山东。③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得而非其上者 非:非议 B. 畜君何尤 尤:怨恨
C. 方命虐民 方命:违反天命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打开粮仓赈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斧斤以时入山林
B.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道之始也
D. 今也不然/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 选文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C. 选文中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百姓进行教化。
D. 选文恰到好处地陈述了孟子的“民本、仁政的政治主张,陈述的时候,由于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使得文章显得生动,观点易于接受。
4.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