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旅游逛街...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旅游逛街手机没电,可以在商家找到“街电”租用充电宝;想买些植物美化家居,可以找租赁公司获得专业的植株摆设与护养服务;学习生活缺少陪伴,可以在专门的平台上租时间找人陪学习陪健身……从房子到车子,从服装到电脑,从各类宠物到宝宝的玩具、婴儿车,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全都可租。“租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流行文化。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租生活”: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 当你需要一件东西时,会选择直接购买,还是租一个来用?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打开各种网络租赁平台,从房屋、汽车、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到手机、相机、无人机等电子数码产品,再到高档衣物、首饰、鞋、包等个性化用品等,都可以通过“租”来获得,全品类的租赁服务,让“租生活”触手可及。 作为一种新崛起的经济现象,“租生活”颇为值得研究。细究之下不难发现:“租”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这种情况之下,很多高质量、高价格但使用又低频次的社会产品便有了广阔的租赁空间。其本质是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共同拥有但不占有、共同分享共同获利。对很多人来说,“租”是一种成本核算后的节约,一种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 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是与以前的人非常不一样的,他们眼界更开阔,更追求高消费,但是,他们多数人的经济能力又承担不起,这种短期租赁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现代的大众也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些原因都导致人们愿意超前消费。租赁经济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租生活”不仅能用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租”不都是因为囊中羞涩,更是一种环保、时尚、前卫的生活态度。搜狐网友“冷漠范”说:“循环共享的模式引领着一种更环保、便利、高效的生活。” 而且,“租生活”最大限度地提升物品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绿色消费”等不谋而合,从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租生活”,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生活方式,也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理应为之点赞。 当然,“租生活”发展的背后,契约精神也不可或缺,特别依赖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租生活”需要政府的鼓励、全社会的参与和探索。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让社会的信用体系更加健全,才能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这种新消费模式的浪潮之中。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是新闻材料,该材料的核心句第一句话,“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后面的内容是对这句话的举例证明。而第一句话的关键词是“租生活”。考生可以就“租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认可、肯定“租生活”,“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 “租生活”体现的是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租生活”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也可以否定“租生活”,分析其消极意义。“租生活”说得再好听,背后的真相无非是短期支付能力不足而已。当然还可以辨证地分析,分析其利与弊,得与失。参考立意:租生活,通权达变中显生活智慧;租生活,让生活更轻松更自由;租生活,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生活的智慧;生活不是租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理性看待“租生活”,“租文化”。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本次作文要求写议论文。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6)___________________。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哉!”

(《墨子·贵义》)

1.在文章体例上,《论语》属于______体,《墨子》具有_____体色彩。

2.墨子批评的“世之君子”违背了孔子说的君子之道的哪个(哪些)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ní泥):狮形铜香炉。②也者:依旧

1.“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离愁别绪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其上者,非也;为民上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②,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补不足。召大师③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二)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注)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②转附、朝儛:均为古山名,在今山东。③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得而其上者      非:非议    B. 畜君何          尤:怨恨

C. 方命虐民          方命:违反天命    D. 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打开粮仓赈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乐以天下,忧天下/斧斤时入山林

B. 为民上不与民同乐者/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C.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王道始也

D. 不然/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 选文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C. 选文中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百姓进行教化。

D. 选文恰到好处地陈述了孟子的“民本、仁政的政治主张,陈述的时候,由于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使得文章显得生动,观点易于接受。

4.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前朝遗老

申弓

这是一间只有六平方米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没有饮水机,更没有空调,只有一桌一凳;并且,那桌的四条腿是三真一假,那凳是没有靠背的四方凳。

它的主人倒也不赖,一位标准身板的中年人,行伍出身,假如上镜,足可以跟少将媲美。这样的办公室,这样的设备,他已用了两年多,好在工作不少,局里一应琐事杂事,只管来找他。“去,找伍司机。”干起工作来,那日子过得挺快,这不,一晃就是两年多了。

本想留点悬念,可惜我不是做悬念文章之人,一不留神便露了马脚将他身份透露了。是的,他原来是个司机,是开小车的司机。他当过兵,在部队就是开车的,因而他的车开得挺好。这么说吧,他开车十多年,行程20万公里,记分卡上没有一次扣分记录。因而上任局长看中了他。为了报答局长知遇之恩,他以局为家,以局长的需要为己任,一辆车在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从没有闪失,就连一只青蛙也没有碾过。

想那时,局长是市里的红人,他也跟着红了一半。

可天有不测风云,局长在即将提拔为副市长时,被上级纪委查出了问题,不但革掉了乌纱,还被追究刑事责任。

他有幸被留了下来。

能留下来就不错了,他很知足。于是安排他到这个办公室,他一点意见也没有,并且一门心思做好新领导交给的工作。

这个办公室就设在大门旁边,一个小窗对着大门,进来办事的人还以为这是门卫室呢。只要他坐在这里,一切进出大门的人,都看在眼里。

他坐在这里的第二天,他所开的小车,驾驶室便换了人。当然了,局长换了,司机是跟着要换的,这点他很平静,平静到没有半点的异议和不舒服。接他位子的是个比他更年轻的小伙。小伙子因为年轻气盛,或者因为跟着新局长,觉得光彩,见面也不跟他打招呼,他也不怪,或者见怪不怪了。他自知自己的境遇,也不去招呼他,以免有讨好之嫌。

不过,烧酒,成为他的解渴饮料了。

只是有一天,不知是怎么了,那车子突然停下来,那小伙子向他伸出了手,说:“伍师傅,我姓陆,新来的,以后多多指点。”

“好,小伙子,好好干!”他多少也显出了点激动。于是,他知道了,新司机姓陆。他觉得有意思,他姓伍,他的接班人姓陆,不过,他的前任并不姓肆,再下一任会不会姓柒?未可知也。

有了这句话,他便记在心上,哪天车子经过门口,他听出了异样,便好心找小陆司机及时检修。有一次还真让他指点准了,出门时叮嘱要注意前球轴。小陆司机在高速行驶中避免了一次因为机械而造成的事故,也挽救了自己与局长的生命。为此,小陆司机对他心存感激了。出车回来,有事无事总爱到这个办公室里来跟他聊聊。

“伍师傅,这里太简陋了,跟局长说说,装个空调吧。”

“不了,有这样我已经知足了,不要再给领导造成麻烦,我知道,现在经费紧缺,要用钱的地方太多,领导也不好当。”

在进进出出、说说等等中,日子便又向前推移了两年。

这天,办公室主任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他有点受宠若惊地站起来让座,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主任是从来没有光顾过这间办公室的,有事只在门口或窗口叫一声伍师傅,他就立马奔了出去。

主任说:“不用客气,我来是通知你,将桌子往旁边挪挪,这里多摆个桌子。”

“好。有人要来?”

“是的,等下你就知道了。”

他便将桌子挪到了墙边上,腾出了一个足有三平方米的位置来。一会儿,小陆司机扛着张桌子来了:“伍师傅,来跟你搭档了。”他一看那桌子,也有一条腿是断了的。心里便像被什么敲击了一下。他看了看小伙子,嘴张了张,没有说话,只默默地帮着小陆司机放置桌凳。

“怎么,师傅不欢迎?”“小陆啊小陆,你要我怎么说呢?说欢迎嘛,这里又不是快乐大本营;说不欢迎嘛,我也没有这个权利。大哥只有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好,有这就够了。”小伙子带气地说,“妈的,一个局长当得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

“这是人家官场中事,你我也说不清的。不过你还好,他是上调,还有希望,只要他出任个一把手实职,你还会风光的。老哥我就彻底没希望了,知道吗?他判了十五年,我后半辈子就押给他了。”说着话,又拿起酒瓶灌了一大口,然后递给小伙子,“也来一口吗?”

小伙子一手抢过,咕噜噜一下子灌个底朝了天,口里含糊着说:“哥们儿,从此我们就是患难兄弟了……”

(选自《微篇小说选》,有删改)

1.文中两次提到了“酒”,有何用意?请概括作答。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小陆司机”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试简要分析。

4.小说以“前朝遗老”为题,有何妙处?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