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1)去年...

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1)(2)(3)(4)

B. (1)(3)(2)(4)

C. (1)(3)(4)(2)

D. (3)(4)(2)(1)

 

C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1)是元宵节,(2)是重阳节,(3)是端午节,(4)是中秋节。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士不厌学,_______________。(《诸子喻山水》)

(2)______________,故无尤。(《诸子喻山水》)

(3)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动如流水,所以孔子说“ _________”。(《诸子喻山水》)

(4)《秋水》告诉人们:大和小是相对的——黄河“泾流之大”,较之“________ ”的大海,显得十分渺小。(《秋水》)

 

查看答案

作文

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700字左右。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情节有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查看答案

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则短文,描述课堂情境。

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音响过了5分钟,老师还没有下课的意思,不少同学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

要求:①要描写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2)书斋或书房的名称,一向是用以表达居住者的喜好或志趣的。请为你的书房起个名字,并阐释理由。

要求:①给书斋命名;②理由表述要有条理;③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信 仰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

他没有像以往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都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到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

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

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

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

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

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

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几年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一个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

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

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格格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包二奶,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或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信仰”为题,既有作者对人物塑造的考虑,也体现了作者对情节设计、主题表达的用心。

B. 第一段中“我”自顾喝茶、不理蔡老头,这是因为“我”因缺失信仰而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C. 蔡老头初进办公室时“局促”、“抖瑟”,是因为他想明白了自己曾纠结的问题后感到愧疚,同时也因不知道如何向大家说明而尴尬。

D. 蔡老头反复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是因为他在入党时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E. 结尾“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既与前面“我们”的“笑”形成对比,也暗“我”的心理变化,含蓄而发人深省。

2.文中说“蔡老头真是个怪物”,请概述 “我们”这样认为的理由。

3.小说中写到了办公室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党员有什么用”,请分析“党员有什么用”这句话的作用。

4.倒数第二段写“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这一细节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②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③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蓠,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⑤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理:“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情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善的成果?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B. “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C. “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D. “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2.第②段,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了什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也带来困窘。

B.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

C.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D.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

3.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   )

A. 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意义    B. 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原因

C. 科学和艺术存在诸多的共性    D. 科学与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

4.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

B.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

C.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关联的。

D. 全文侧重论述了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并侧重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