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信 仰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信 仰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

他没有像以往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都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到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

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

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

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

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

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

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几年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一个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

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

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格格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包二奶,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或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信仰”为题,既有作者对人物塑造的考虑,也体现了作者对情节设计、主题表达的用心。

B. 第一段中“我”自顾喝茶、不理蔡老头,这是因为“我”因缺失信仰而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C. 蔡老头初进办公室时“局促”、“抖瑟”,是因为他想明白了自己曾纠结的问题后感到愧疚,同时也因不知道如何向大家说明而尴尬。

D. 蔡老头反复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是因为他在入党时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E. 结尾“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既与前面“我们”的“笑”形成对比,也暗“我”的心理变化,含蓄而发人深省。

2.文中说“蔡老头真是个怪物”,请概述 “我们”这样认为的理由。

3.小说中写到了办公室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党员有什么用”,请分析“党员有什么用”这句话的作用。

4.倒数第二段写“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这一细节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

 

1. BD 2. 蔡老头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党,和组织认定不一致。而这个结果丝毫不影响他的待遇。他却执着上访了十几年。并且还是自费,倒贴了几年工资。一般人绝不如如此,因此认为“蔡老头真是个怪物”。 3. 呼应上文蔡老头“你们都是党员吧”的问题,激发了老头对于当下漠视党员信仰的激烈批评,进而引出了老头对于战友的事情的讲述以及因自责而打自己耳光的情节,从而说明蔡老头的问题得到解决的“真相”。 “党员有什么用”看似随意的一句话,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衬托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 4. 天气阴冷,而老头过于激动,“我”担心老人的身体,体现“我”对老人的关心:为老人的战友坚守信仰以及老人自责而感动;老人的言行促发了“我”的自省,为自己漠视信仰而愧疚。 【解析】 1.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B项,第一段中“我”不理理蔡老头,并非因为“缺失信仰而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而是“我”对此很熟悉,见怪不怪了。D项,“入党时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理解错误。文中蔡老头最后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表明他由战友的行为想到自己,感到羞愧。他也想开了,想通了,不会再纠结这个问题了。故选BD两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答题前,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搜寻答题区间,抓住文中对相关对象评价或描述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然后加以概括,分点陈述。该题要求概括“我们”认为“蔡老头真是个怪物”的理由。分析理由时要抓住“怪物”这个词,“怪物”,说明他行事思维和大家不一样,格格不入,很另类。到文中去找他行事思维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加以概括即可。他纠结是他是1940年入党的,而组织认定1949年,无论哪一年,都不影响他的待遇。但他却十几年执着上访,且自费。几年工资都倒贴进去了。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的情节作用,先概括情节的内容,分析内容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然后可以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情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本题要求分析办公室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党员有什么用”这句话的作用。从情节结构上分析,这句话看似随意的一句话,结构既照应上文,又引起下文。承上文蔡老头“你们都是党员吧”的问题,引出下文他对于当下漠视党员信仰的激烈批评,也引出他讲战友的事及他自打耳光。同时又解答了前文蔡老头说的“问题解决了”的含义。从表现人物形象上分析,“党员有什么用”这句话能表现蔡老头的对党坚定的信念和立场,表现他的正义和正气。从表现主旨的角度分析,这句话所引发的内容也反映了社会现实,能表现小说的主旨,党员应有讲正气,讲奉献,不能只讲好处。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的情节作用,先概括情节的内容,分析内容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然后可以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情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本题要求分析“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这一细节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本题要结合“我”对老人态度的变化来思考。“我”开始也是和其他人一样调侃着老人,但当他谈到战友去世,打了自己响亮的一耳光后,“我”的态度完全变了。这说明“我”再也不能对这样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调侃了,老人的一耳光不仅仅是打他自己,更是打包括“我”在内的更多的所谓的共产党员。这里有“我”的感动,有自责和自省。当然,老人毕竟已经七十岁了,天冷,老人又激动,我也担心老人的身体。这个脱衣和披衣的行为也能表明“我”对老人的关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②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③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蓠,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⑤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理:“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情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善的成果?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B. “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C. “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D. “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2.第②段,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了什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也带来困窘。

B.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

C.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D.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

3.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   )

A. 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意义    B. 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原因

C. 科学和艺术存在诸多的共性    D. 科学与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

4.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

B.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

C.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关联的。

D. 全文侧重论述了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并侧重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

 

查看答案

默写

(1)           ,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节选)》)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项脊轩志》)

(3)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卫风·氓》)

(4)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查看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游侠列传(节选)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成,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①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②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③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以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注:①钳:此指用铁箍束颈,扮成囚犯;②广柳车:有篷盖的大车;③轺车:一匹马拉的轻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求布千金       购:购买

B. 且至臣家         迹:追迹

C. 钳季布         髡:剃去头发

D. 壮士以资敌国     忌:忌恨,憎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朱家乃乘轺车洛阳         ②复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 ①季布项籍用               ②屈原楚怀王左徒

C. ①独己之私怨求一人         ②垣墙周庭,当南日

D. ①为气任侠,有名楚。       ②其制稍异

3.下列各句中,反映朱家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品格的一组是(   )

①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②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③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④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⑥

4.对文中的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鲁国朱家因为任侠而出名,被他所藏匿救活的豪杰之士数以百计,而其中最突出的是救季布。

B. 刘邦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敢藏匿季布的诛三族。季布藏在周氏家里,周氏用计,把他扮成一个囚犯,作为奴隶卖给朱家。

C. 朱家冒着灭族的危险把季布收留下来,并请刘邦看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份上赦免季布,刘邦终于赦免了季布,并授官为郎中。

D. 朱家能够获得滕公的支持,主要是因为滕公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刘邦最终能够被打动而赦免季布,则是因为由朱家“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的话想到国家的利害。

5.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2)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B. 今越国亦节矣。

译:如今越国也很节俭了。

C.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译: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D.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

译:是什么原因(让你)坚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C.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