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②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③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蓠,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⑤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理:“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情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善的成果?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B. “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C. “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D. “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2.第②段,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了什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也带来困窘。
B.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
C.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D.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
3.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 )
A. 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意义 B. 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原因
C. 科学和艺术存在诸多的共性 D. 科学与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
4.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
B.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
C.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关联的。
D. 全文侧重论述了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并侧重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
默写
(1) , ,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节选)》)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项脊轩志》)
(3)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卫风·氓》)
(4)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二、文言文阅读,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游侠列传(节选)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成,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①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②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③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以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注:①钳:此指用铁箍束颈,扮成囚犯;②广柳车:有篷盖的大车;③轺车:一匹马拉的轻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购买
B. 迹且至臣家 迹:追迹
C. 乃髡钳季布 髡:剃去头发
D.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忌:忌恨,憎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 ②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B. ①季布为项籍用 ②屈原为楚怀王左徒
C. ①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 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D.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②其制稍异于前
3.下列各句中,反映朱家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品格的一组是( )
①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②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③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④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⑥
4.对文中的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鲁国朱家因为任侠而出名,被他所藏匿救活的豪杰之士数以百计,而其中最突出的是救季布。
B. 刘邦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敢藏匿季布的诛三族。季布藏在周氏家里,周氏用计,把他扮成一个囚犯,作为奴隶卖给朱家。
C. 朱家冒着灭族的危险把季布收留下来,并请刘邦看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份上赦免季布,刘邦终于赦免了季布,并授官为郎中。
D. 朱家能够获得滕公的支持,主要是因为滕公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刘邦最终能够被打动而赦免季布,则是因为由朱家“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的话想到国家的利害。
5.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2)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B. 今越国亦节矣。
译:如今越国也很节俭了。
C.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译: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D.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
译:是什么原因(让你)坚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C.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下列各项与例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A.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