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古,文人恃文墨为生,所以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砚,又被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古,文人恃文墨为生,所以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砚,又被称为“砚田”。砚的历史可谓久远。古语中“砚”通“研”,砚台其实是由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它可以将大小不一的有色物研碎、磨细,使其成为书写用的颜料。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早的砚为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研磨盘,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经专家鉴定为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从砚诞生之日起,它的首要作用就是研磨发墨。一方砚,最关键的是实用。否则“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再美的纹饰,假如失去使用的功能,也毫无意义。砚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隋唐。当时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随之繁荣,唐朝实施的“以书取仕”方针,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人们对砚台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坚实、美观,变得更细致。四大名砚之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现在唐朝。端砚因石材产于端州的端溪而得名,唐代诗人李贺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歙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南唐后主李煜曾赞“歙砚甲天下”。唐代砚形也多为箕形砚,是根据生活中的簸箕而发明的,实用性强,墨堂前低后翘,砚形前窄后宽。

隋唐之后,砚的作用超出了文具范畴,砚台从一种工具演变成文人墨客争先珍藏的艺术品。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藏砚大家。他曾专门召集大臣,研究怎样改良纸张和制砚,还封了历史上第一个现在还可以查见姓名的“砚务官”。

到了北宋,已经达到了“无砚不文人”的境界。宋代砚文化的再一次飞跃式发展,得益于当时采取的重文抑武施政方针。从宋词的风格可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弄里文人,均醉心于风花雪月,这一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砚台的雕刻制造上。当时,砚开始按做派进一步分为匠人砚和文人砚。匠人砚出自手艺人之手,工艺上乘,雕琢细致,但可能创意稍逊,多会刻画吉祥图案或花鸟鱼虫。古时手工艺人多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因此,他们所制的砚上一般无铭款。文士做的砚台为自己的创意,因此雕饰虽也有,但诗词歌赋、铭文跋语占了很大空间。文人爱砚,大文豪苏东坡可谓藏砚、赏砚的领军人物。纵观苏东坡一生,写就的砚铭有近30首,几乎占了他全部铭文的一半,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当属“我生无田食破砚”,足见其爱砚之深。这种对文物的痴念,是只有太平文人才会有的。时至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离乱,文人砚开始寄托爱国报国之铮铮豪情。岳飞、陆游、文天祥都曾在砚台上刻文明志。

世人皆言,“文人砚发端于宋,兴于明清。”明清时,砚制虽基本承沿宋习,但受社会风尚市井民俗化趋势的影响,分岔路而行:一条是题材多样、工艺自由的世俗化路线;另一条便是文人砚更趋成熟,如自然随形砚开始出现,线条追求含蓄和意味,书画及文学的成分更重。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已将砚石之天然与文人之性灵逐渐融合成趣,不但使砚有别于其他文房用具的单纯工艺品属性,更让砚拥有了自己蔚为壮观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卢楚函《性灵文人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方研磨盘是我国最早的砚,它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的,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B. 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砚台实际上就是一种研磨器,古人通过它将些有色颜料研碎、磨细,添加水分后供书写用。

C. 自古农民靠耕种田地维持生计。而文人则不仅依托“砚田”谋生,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借助“砚田”创作作品,寄寓人生理想。

D. 到了唐代,砚台的制作工艺越发精巧,同时结合实际需要,注重砚台的实用效果,四大名砚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自这一时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词的发展和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为砚台的雕刻制作提供了更大的题材空间,砚的做派出现明显的分化,文人砚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B. 制砚匠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制作的砚更注重雕饰,而文人砚将砚石的天然性和文人的性灵自然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砚的文化内涵。

C. 隋唐时期,砚主要是文人的一种书写工具,缺乏艺术价值;隋唐之后,砚的实用性逐渐被艺术性所取代,人们更看重其收藏价值。

D. 太平治世,文人藏砚赏砚,多抒发闲情逸致;离乱之时,很多文人借砚台刻文明志。因此,文人爱砚也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唐发达的经济和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为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重视文治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B. 匠人砚和文人砚在铭文和创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今人研究古砚,可以依据铭款和创意的不同特点来辨识匠人砚和文人砚。

C. 明清时期市井民俗化的社会风尚促使砚制出现进一步的区分,文人砚逐渐走向成熟,更加注重自然随形,追求含蓄和意味。

D. 古砚经历了从追求实用到强调艺术的发展过程,为了提升砚台的艺术品位,古代文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砚台。

 

1. A 2. C 3. D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最早的砚”有误,原文为“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故选A。 2.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缺乏艺术价值”有误,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故选C。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为了提升砚台的艺术品位”不准确,文人制砚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注意: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时你少有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静穆,你的诗因之而多怨、多愤,义侠的崇高,勇武的抗争,都进入了你的视域,超越了你笔下那些以贫困自守为尚的隐士的地位。在晋宋易代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在《咏荆轲》中复活了他当日的英雄气概

②你怅恨敢以捐躯为死士的正义之人的稀少

③深为他的慷慨豪情所动

④你在血性义侠之人里标出了勇士荆轲

⑤在千载之后犹为这失败的英雄而悲悼

⑥你为荆轲未能刺杀成秦始皇而遗憾

A. ①③⑤②④⑥    B. ②④③①⑥⑤    C. ②⑤①③⑥④    D. ④②③⑤①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只身去说服秦君,提升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 《红颜》《诀别诗》等歌曲家喻户晓的胡彦斌,在中国风方面早已颇有建树,《鸿门宴》气势恢宏的编曲搭配胡彦斌的标志性高音,则可算其标志性的歌曲。

C. 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中国运动员总是实力超群,但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相比之下,不按套路出牌的傅园慧显得格外立体,难怪有人调侃她是游泳界的泥石流。

D. 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暴十寒。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 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 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 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查看答案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瞋目     蛮夷     震慑     切齿抚心

B. 箕踞     峥嵘     扼腕     头晕目眩

C. 笙萧     浮藻     窒息     星晖斑斓

D. 凄惋     牌匾     忸怩     天仑之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