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瞋目 蛮夷 震慑 切齿抚心 B. 箕踞 峥嵘 ...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瞋目     蛮夷     震慑     切齿抚心

B. 箕踞     峥嵘     扼腕     头晕目眩

C. 笙萧     浮藻     窒息     星晖斑斓

D. 凄惋     牌匾     忸怩     天仑之乐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通过语音辨析、字形辨析、语义辨析、结构辨析、语境辨析等方法判断用字是否正确。A项,“切齿抚心”应为“切齿拊心”;C项,“笙萧”应为“笙箫”,“星晖斑斓”应为“星辉斑斓”;D项,“凄惋”应为“凄婉”,“天仑之乐”应为“天伦之乐”。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为小令。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用对联形式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上下联合计不少于14字)。

[法新社雅典8月27日电]在8月27日进行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的刘翔旋风般赢得了胜利,从而重新划定了男子短跑赛场的“势力范围”。刘翔,这个21岁的上海大学生,成为第一个登上奥林匹克男子110米栏领奖台的中国人,并因此被载入史册。决赛中,从始自终一路领先的刘翔将对手拉下了2米多,这种差距在奥运水平的此类比赛中是少见的。历史上,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100米、110米栏和200米——始终是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的势力范围。但在今天的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既战胜了非洲裔选手特拉梅尔(美国籍),又击败了非洲——加勒比裔选手加西亚(古巴籍),从而打破了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垄断,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这一向来被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视为“私有领地”的项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身为所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骄傲,刘翔目前已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卫冕成功。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似乎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言志。

(2)《记念刘和珍君》第四节中,描写反动派下劣凶残到已经让作者无法忍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一种叶子略呈圆形的生长在水底的植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 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床。

D. “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E. 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烬嘉贞,本范阳旧姓。以学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喜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亨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铀先抵罪,赍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剌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上东

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 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 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剌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 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 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皎施以廷杖;他对裴油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 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