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 (1)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

简答题

(1)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的作用。

(2)《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3)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

(4)请简要阐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5)《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的“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

 

(1)①“无材补天”的顽石,暗示宝玉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其“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②“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为宝黛初会埋下伏笔。“还泪”之说,也与正文部分黛玉的多泪、悲剧结局相照应。 ③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3)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凤姐协理。凤姐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熙凤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 (4)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5)蒋玉函是某贵族府中的一名演员,艺名琪官,宝玉对他一见倾心,即成知友。琪官将系小衣的大红汗巾即茜香罗送给了宝玉,宝玉将自己的松花汗巾送给了琪官。这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给他的,当天夜里,宝玉又悄悄把琪官送的大红汗巾系在袭人腰上。这样写,是表明宝玉和琪官的特殊友情,为后来袭人和琪官成婚埋下伏笔。 红麝串是戴在手上的一串珍珠,红色,有麝香味,是元妃送来的东西,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是暗示他俩可成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红楼梦》内容的把握,都是针对《红楼梦》而设置的题目。第(1)个问题的题干是“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的作用。”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概括。回答小说的故事情节的作用时,首先要熟悉“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再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回答其作用。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女娲补天”中提到的“顽石”,有暗示作用,暗示宝玉“顽劣”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难以改变。“木石前盟”在内容上交代了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前世的浇灌之恩,结构上为后文宝黛初会有熟悉感埋下伏笔,且与正文部分黛玉的悲剧结局照应。这两个深化故事在效果上也为情节染上浪漫主义色彩。第(2)个问题的题干是“《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寓意。首先要精读小说的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两次葬花的时间不同,找到其中的原因在分析概括寓意就容易了。第一次,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花流到臭水沟被玷污,展现了她高洁人格。第二次,黛玉误会了宝玉,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埋葬的结局,黛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本题回答时要答出葬花的原因,人物的心境,进而分析人物的性格、命运。第(3)个问题的题干是“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中重要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精读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抓住王熙凤在秦可卿丧事这件事上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小说中写到了她采取种种措施,杀伐决断,令行禁止,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由此概括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敏锐干练、雷厉风行。第(4)个问题的题干是“请简要阐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本题考查对小说重要情节的分析概括。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时,首先要阅读小说第三回中道:“敕造宁国府”这一章节,了解有关“大观园”建造的建造原因,再简述其建造的来历。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后元春回家省亲,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本题回尤其要突出贾元春被加封嫔妃这一原因。第(5)问题的题干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的‘茜香罗’、‘红麝串’各有怎样的暗示?”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中重要物件的作用。首先要找到与这两个物件有关的情节,抓住涉及的人物,回答出跟这两物件有关的情节和作用即可。“茜香罗”跟蒋玉函有关,事情的经过是琪官(蒋玉函)将系小衣的大红汗巾即茜香罗送给了宝玉,宝玉将自己的松花汗巾送给了琪官,又把大红汗巾系在袭人腰上。内容上的作用是为了表明宝玉和琪官的特殊友情;结构上的作用是为后来袭人和琪官成婚埋下伏笔。“红麝串”是元妃送来的东西。表明宝玉和宝钗是同样的,暗示他俩可成配。回答“茜香罗”和“红麝串”的作用,要分开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通过对 “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盛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反映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等等层面,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B. 《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直接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C. 袭人见宝玉人性恣情,不务正业,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话,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宝玉为了留住袭人,一一答应。

D. 马道婆暗里施法,宝玉、凤姐一齐发疯,糊涂发烧。贾政为宝、凤寻僧觅道,贾赦劝说: “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

E. 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李子曰:平原君所失士,非独毛遂其人而已,其于毛公、薛公,又失甚焉。吾观二人说信陵君归救魏,独引绳以大谊,盖非当时说士所有也,可不谓贤乎?夫 贤 者 必 不 肯 托 豪 贵 与 食 客 门 下 为 伍 而 平 原 君 顾 以 其 博 徒 卖 浆 而 贱 之 甚 矣 其 不 能 相 士 也 然 古 今 若 信 陵 君 何 人 哉 余 每 读 信 陵 君 传,未尝不三复流涕也。

   (选自清·李桢《读〈信陵君传〉》)

2.信陵君、平原君与合称“战国四公子”。

3.这段文字是论述信陵君的,写平原君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春节、清明、中秋……这些传统节日沿袭习俗、凝聚情感、传承文化。随着发展,这些传统节日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闲话

雷抒雁

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不说别的,且说汉字;也不说汉字象形的美好,只说汉字书写的奇妙。

②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书写,使汉字有了真、草、隶、篆诸体;又因各体的书写,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③市场经济,利益是一把酵母,把一切沉睡的普通面粉都能唤醒,让它蓬蓬勃勃膨胀起来。书写也不例外,动辄挥毫的书法家,自晋、隋、唐、宋、明、清以来,于斯为盛。只要有文人聚会,便有纸张笔砚侍候,会写不会写,都来挥洒几笔。只要有上级领导视察,便有留写墨宝一项,是宝不是宝,都要装裱供奉起来。如果说,只是一乐,当作雅事,也还罢了,最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但一旦沾上铜臭,便不能不令人作呕。

④每每游览书画店,常见有熟人的墨宝在卖;看那字,不过刚过涂鸦,标价却不菲。一问,道是价因名列,说那是名人字,卖的就是那名。

⑤但是凭写字出名不易。你得下那童子功,三日一点,五日一捺;门前先得有一池水,预备洗笔;屋后也得有一块地,留作笔冢。可是,今日之人谁又下得那苦心,耐得那寂寞。如此练来,要等到能上市卖艺,大约先已饿成菜色。

⑥没有童子功,怎么办?当代人长于编故事,要成名,先得有一套奇异履历。速成的书法家,也会编故事,说自幼家学濡染,三岁学颜柳,五岁习二王;年长之后,又是某某书法家入室弟子,得了真传;之后,再编些何处发表,何处展览,某馆收藏之类。未见其字,先吓你一个跟头。其实,现今说是喜爱收藏书法的,究有几人真懂其奥妙?大多是跟风扬尘的。先前,嘲笑写诗之人比读诗的多,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诗人。近些年,我倒看见每片树叶上都站着两个书法家。

⑦书法作品完成较快,一幅字,慢写,十多分钟;快写,三五分钟。如以时间论值,其单位时间创值仅次于西方拳坛的拳击手。时下,有作家以写字代替写作,说是写字之润笔,高于快于写作之稿费,可以为证。

⑧字写得不甚好,被某人收了私藏,见仁见智,或生或死,也还罢了。可恨的是一些风景名胜地,将那鸦作涂到山石之上,污人眼目。山石何辜,蒙此羞辱!无论是何等领导人,要想将字刻进石里,先去练好再写;依仗权势,将自己涂鸦之作,勒石于公共景区,就有侵害公共利益之嫌。

⑨毛笔书写,虽已过时,退出了普通书写的行列,但作为一门艺术当会长远存留下去。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用以陶冶性情,应是好事,自应鼓励。但一拿毛笔,便自诩书法家;一写字,便想到卖钱,令人忧心。

⑩我偶得作家沈从文先生一幅字。章草抄写着几首宋人诗词。先生那时已七十又四岁,笔力遒劲,用心专一。让我震撼的是先生于落款处写着的一段话:七十逾四书尚不及格也。这一段话,或可做注,洞见他的为人。

⑪练练书法,可以;若卖字数钱,得先运运气,摸摸胸口。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2.汉字书写的奇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老中医这一形象特征。

2.简要概括“我”对老中医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3.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小说以对 “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结,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