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春节、清明、中秋……这些传统节日沿袭习俗、凝聚情感、传承文化。随着发展,这些传统节日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传统节日要有“现代过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振兴传统节日,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就要弄清楚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 在我看来,传统节日首重人伦亲情。春节也好,清明也罢,抑或是中秋、重阳,从古至今,贯穿这些传统节日始终的一直是浓浓的人伦情义。夫妻恩爱、亲慈子孝、感恩长辈、关爱晚辈、敦亲睦邻,这些人伦方面的价值观都在传统节日的仪式化行为中得到了体现。比如,春节、清明、中秋,中国人通常都要祭先拜祖,这彰显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再比如,过年长辈都会给晚辈发红包,则透露出长辈对晚辈浓浓的关爱。那句著名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直接道出了人伦亲情与传统节日的关系。 因此,传承振兴传统节日,留住传统年节习俗中的文化记忆,就要抓住“人伦亲情”这个关键词。回家过年就是人伦亲情。除夕的年夜饭是团圆饭,是过年的仪式,是生命的盛典,不仅是在世人的团圆,也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不远千里冲风冒雪赶回来,不是单纯为了吃饺子,而是为了赶回来参加阖家团圆的盛典,实现阖家团圆的愿景,这是一种心愿,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振兴传统节日,要大胆采用现代方式。不管是过年,还是过其他传统节日,都应该欢迎互联网等新科技的加入,也欢迎商家的助推,重要的是要把握住“有助于增强人伦情义”这个大方向。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有青少年说,传统节日是跟家人过,没意思;洋节是跟朋友过,很放松。当传统年俗逐渐消失,过年变成在家里“坐冷板凳”时,过年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许多。相较之下,过洋节的花样却有很多,很多人可以一起疯狂,一起娱乐,一起放松。这就要求,春节等传统节日,在过法上要积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多策划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过年或者过其他传统节日成为大家一起参与的狂欢。 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何不可以扩大到跟朋友一起过呢?举行团拜活动,就是大家一起过节的一种形式。目前,单位团拜,已经在开展,但都在过年之前。过年之时也可以开展多层面的团拜。开派对,AA制等,在朋友团拜中都可以照做不误,那样就可以把过节的气氛营造得很轻松活泼。 各地都在发掘发展传统年节习俗,找回了许多文化记忆。比如,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经典形象一出现在地坛庙会中便大受欢迎,特别是孙悟空头上的紫金冠更是销售火爆。很多小朋友都戴上了孙悟空的紫金冠并挥舞着金箍棒。这让传统文化记忆与传统节日有效地结合到了一起。 另外,振兴传统节日,还须努力创造传统节日的活标志符号。西方文化中连“圣诞老人”的帽子都成为圣诞节的活标志符号,我们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这种重要节日,又怎能缺少活标志符号呢?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的关键词是“传统节日”。春节、清明、中秋……这些传统节日沿袭习俗、凝聚情感、传承文化。随着发展,这些传统节日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写作要求: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一个传统节日,选取角度作文。这个话题是有极强的时代意义。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考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写成记叙文比较容易,可以写出在传统节日里发生的难忘的二三事,要写出真情,写出传统节日的时代感。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要能够从所写的事情中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要在行文中表现出一种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责任干和使命意识。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闲话

雷抒雁

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不说别的,且说汉字;也不说汉字象形的美好,只说汉字书写的奇妙。

②汉字的书写,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书写,使汉字有了真、草、隶、篆诸体;又因各体的书写,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

③市场经济,利益是一把酵母,把一切沉睡的普通面粉都能唤醒,让它蓬蓬勃勃膨胀起来。书写也不例外,动辄挥毫的书法家,自晋、隋、唐、宋、明、清以来,于斯为盛。只要有文人聚会,便有纸张笔砚侍候,会写不会写,都来挥洒几笔。只要有上级领导视察,便有留写墨宝一项,是宝不是宝,都要装裱供奉起来。如果说,只是一乐,当作雅事,也还罢了,最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但一旦沾上铜臭,便不能不令人作呕。

④每每游览书画店,常见有熟人的墨宝在卖;看那字,不过刚过涂鸦,标价却不菲。一问,道是价因名列,说那是名人字,卖的就是那名。

⑤但是凭写字出名不易。你得下那童子功,三日一点,五日一捺;门前先得有一池水,预备洗笔;屋后也得有一块地,留作笔冢。可是,今日之人谁又下得那苦心,耐得那寂寞。如此练来,要等到能上市卖艺,大约先已饿成菜色。

⑥没有童子功,怎么办?当代人长于编故事,要成名,先得有一套奇异履历。速成的书法家,也会编故事,说自幼家学濡染,三岁学颜柳,五岁习二王;年长之后,又是某某书法家入室弟子,得了真传;之后,再编些何处发表,何处展览,某馆收藏之类。未见其字,先吓你一个跟头。其实,现今说是喜爱收藏书法的,究有几人真懂其奥妙?大多是跟风扬尘的。先前,嘲笑写诗之人比读诗的多,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诗人。近些年,我倒看见每片树叶上都站着两个书法家。

⑦书法作品完成较快,一幅字,慢写,十多分钟;快写,三五分钟。如以时间论值,其单位时间创值仅次于西方拳坛的拳击手。时下,有作家以写字代替写作,说是写字之润笔,高于快于写作之稿费,可以为证。

⑧字写得不甚好,被某人收了私藏,见仁见智,或生或死,也还罢了。可恨的是一些风景名胜地,将那鸦作涂到山石之上,污人眼目。山石何辜,蒙此羞辱!无论是何等领导人,要想将字刻进石里,先去练好再写;依仗权势,将自己涂鸦之作,勒石于公共景区,就有侵害公共利益之嫌。

⑨毛笔书写,虽已过时,退出了普通书写的行列,但作为一门艺术当会长远存留下去。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用以陶冶性情,应是好事,自应鼓励。但一拿毛笔,便自诩书法家;一写字,便想到卖钱,令人忧心。

⑩我偶得作家沈从文先生一幅字。章草抄写着几首宋人诗词。先生那时已七十又四岁,笔力遒劲,用心专一。让我震撼的是先生于落款处写着的一段话:七十逾四书尚不及格也。这一段话,或可做注,洞见他的为人。

⑪练练书法,可以;若卖字数钱,得先运运气,摸摸胸口。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2.汉字书写的奇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老中医这一形象特征。

2.简要概括“我”对老中医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3.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小说以对 “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结,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2)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文章千古事,____________。(杜甫《偶题》)

(8)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

(2)然即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刘大櫆《论文偶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