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乡愁发生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为在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了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问题出现之前的和谐的自然状态。
冲突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二是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传统伦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资源。《周易》则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发轫之作,比如“天人合一”的体系。现代伦理是指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过渡中所形成的价值理论,它把人的主体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强调在与自然相处中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个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它突出表现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切以人的利益为重心。利益成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它强调生态道德原则的价值必须以其客观效果看是增进还是减少人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其次,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产生冲突。本土伦理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道德领域历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价值观念,它的核心观点为:以天道自然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人生的主动性,使传统的“道德决定论”由静态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一个动态变异系统,从而使对天道自然的理解循着“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之线而展开,并由此直契天人秩序之美,最终达到一种对天人和合的体认和觉解。外来伦理即西方伦理,它自古希腊发轫以降,遵循着理性的经纬之线逐渐展开,随着近代主客二分的形成,它以个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前进的动力,注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最终达到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的体贴。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碰撞突出表现在身份认同上。本土伦理一直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本于天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外来伦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的存在与否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这就会使人这一道德主体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道德选择时无法辨清其本来面目,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无法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情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于是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
B. 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的关键在于后者将利益与人的主体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
C. 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
D. “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体现了以天道自然为基础的观点,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概括指出生态乡愁发生的背景、表现极其根源,引出下文对冲突的原因的分析论述。
B. 文章第二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出冲突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价值理念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C. 文章论述了两类冲突的原因,但总体来说传统伦理与本土伦理观点一致,现代伦理与外来伦理观点一致。
D.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运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使读者清楚了解到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价值冲突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中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可见在传统伦理观念中人们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与追求,把利益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必然导致不和谐的自然状态。
C. 如果杜绝西方外来理论,就不会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就可以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地方。
D. 如果始终遵循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的一员,就不会出现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现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这段话的意思是: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和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读了孟子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或回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王得知师傅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发了一条短信表示问候。短信内容有多处语言不得体,请指出这五处,并将相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得知您身患顽疾,②深感不幸。③在您不在的日子里,④我们缺少了很多欢乐。
⑤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⑥您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⑦愿您能想得开,⑧早日战胜病魔。
把下列句子整合成一个语义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③《左传》善于描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燕王拜送于庭
C. 嘉为先言于秦王
D. 使毕使于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人才。
B.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C. 通过赏析《再别康桥》这首诗,使我感觉到了徐志摩对母校的深深惜别之情。
D. 嘉庆时期扬州知府伊秉绶曾用各种食材将扬州炒饭升级,而他发明伊面的故事,也就是现代方便面的前身,更为人所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