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眼下,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没有什么比谈论人工智能更酷炫的了。但问题在于,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剧都设想了最终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霍金就曾表示了这种担忧。

其实,无论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或是霍金的担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对于人类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种不确定,既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可能造成冲击的不确定性。

其实,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即使像所谓的“神经网络”这样的名称,听着特别玄,但它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还是要差上很多级别,它们仍然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并且,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局限于某个极窄的范围之内,不要说超级智能,即使是简单的跨界,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实现。

当然,你可以说,还是存在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就是变得比人类聪明了。我们假设真的存在这种可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具备某种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否跟人类相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来消灭人类呢?为什么一定要与人类为敌呢?

更何况,人类现在对于自身的意识、伦理、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是什么,尚不清楚。如果机器真能自主产生意识,那也只能说,这是宿命。

相较于这种可能性非常微小的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人工智能的主动行为,而是当其改变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后,人类社会自身适应、调整自身制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

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消灭近半数的工作岗位,但失去收入的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而已,企业却可能因此受益,甚至获取更多利润。那么这些利润、财富该如 何分配呢?很大可能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正如英国乐施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所言,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八个人,拥有财富是人类总体财富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革命加剧这种趋势,结果又会如何?社会的不公平将会是极大的问题。正如上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现在,我们更紧迫的事情,恐怕不是去想,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后,会如何消灭人类,而是在面对新的劳动关系、新的生产方式时,人类社会的制度究竟应该怎么调整。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摧毁人类,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是人类在这一波的社会关系变化中,自己失控了,放任极端化的社会制度出现,破坏了其自身生存的基础。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不如说是人类自身的不可靠所导致的。

(摘编自南方时报网,有改动)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是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它只是一种粗浅的数学模型。

B. 人工智能中即使能够建立所谓的“神经网络”,也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可能会大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D. 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还改变了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

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科幻作品设想了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霍金也表示过对未来人类命运的担忧。

B.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不确定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的冲击。

C.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会变得比人类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会与人类为敌。

D. 人工智能如果能摧毁人类,更可能是人类在适应新的一波社会关系变化中,自身失控而导致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一种两难境地,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其发展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B. 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上局限于极窄的范围之内,但如果做出足够调整,也有可能实现产品的简单跨界。

C. 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尚且有限,人工智能能否自主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意识对于人类来说更是不能确定之事。

D. 如果人类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失控,破坏了人工智能生存的基础,就可能使得人工智能反过来摧毁人类。

 

1. A 2. C 3. D 【解析】 1.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将会”错误,原文第三段首句说的是“现在”;“一种粗浅的数学模型”错误,原文是说“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故选A。 2.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人工智能会变得比人类聪明”错误,将可能性误为必然性,文中第五段说的是“我们假设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所以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故选C。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破坏了人工智能生存的基础”有误,文中末段“破坏了其自身生存的基础”一句中“其”指的是人类而非人工智能。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这段话的意思是: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和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读了孟子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或回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小王得知师傅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发了一条短信表示问候。短信内容有多处语言不得体,请指出这五处,并将相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得知您身患顽疾,②深感不幸。③在您不在的日子里,④我们缺少了很多欢乐。

⑤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⑥您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⑦愿您能想得开,⑧早日战胜病魔。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整合成一个语义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③《左传》善于描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燕王拜送于庭

C. 嘉为先言于秦王

D. 使毕使于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人才。

B.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C. 通过赏析《再别康桥》这首诗,使我感觉到了徐志摩对母校的深深惜别之情。

D. 嘉庆时期扬州知府伊秉绶曾用各种食材将扬州炒饭升级,而他发明伊面的故事,也就是现代方便面的前身,更为人所熟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