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B.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C. 北面,面向北。指处于尊位。古代君 主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朝北而坐。

D. 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徙” 指调动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

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陆贾有自傲自负的一面。尉佗与陆贾会面时,一直举止无礼,态度轻慢。他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

C. 尉佗能审时度势。尉佗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 C 2. A 3. B 4.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不助”省略的主语是前句中的“君”,指尉佗。前面要断开;“将相”“天子”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且休之”“遣”这个两行为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天子,因此这两个词前面都要断开。故选C项。 2.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理解有误。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选A项。 3.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尉佗与陆贾会面时,一直举止无礼,态度轻慢”分析有误。尉佗听完陆贾的话后,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故选B项。 4.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捐,抛弃;冠带,衣帽巾带;以,凭借;区区,小小的;且,将;及,到,降临。第二句中,起,起兵;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假使;遽,就;汉,汉王。第三句中,所以,……的原因;备,防备;他盗,其他盗贼;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①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④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来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来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⑤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⑥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来。

⑦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 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2.第三段中,作者感受到柿子树和银杏树有哪些不同?

3.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能刹那间明白自己总要到柿子树旁边了?

4.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哪些用意?

 

查看答案

下面微信中语言表达有不得体之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某大学生因故不能回家参加奶奶寿宴,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

欣闻祖母享年九十又六,因故不能如期还乡,无法当面垂问并为祖母祝寿,请家父代为转达,祝她老人家身体康健、长寿期颐!

A. 错误两处    B. 错误三处    C. 错误四处    D. 错误五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 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模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中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查看答案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 峥嵘      惺忪    瓦菲      辗转反侧

B. 岐视      荡漾    废墟      击浊扬清

C. 租恁      竖日    玉玦      目眦尽裂

D. 榆阴      火钵    星晨      阴谋密计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廓(liáo)        永(juàn)        (pǐ)        不安(nì)

B. 谷(shāng)        (bō)        (xìng)        豆分(pōu)

C. (jī)            然(qiāo)        (gāo)        风云(zhà)

D. 酒(zhī)            (sù)        火(cuì)        自怨自(y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