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 峥嵘 惺忪 瓦菲 辗转反侧 B. 岐视 荡...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 峥嵘      惺忪    瓦菲      辗转反侧

B. 岐视      荡漾    废墟      击浊扬清

C. 租恁      竖日    玉玦      目眦尽裂

D. 榆阴      火钵    星晨      阴谋密计

 

A 【解析】 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复习建议:1 .博闻强识。 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 .加强练习。3 .学会区别同音字。4 .学会以音辨形。⒌学会以义辨形。⒍学会根据语境辨形。B项,岐视,应当为歧视。击浊扬清,应当为激浊扬清,本意为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C项,租恁,应当为租赁;竖日,应当为翌日,第二天的意思。D项,星晨,应当为星辰;阴谋密计,应当为阴谋秘计。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廓(liáo)        永(juàn)        (pǐ)        不安(nì)

B. 谷(shāng)        (bō)        (xìng)        豆分(pōu)

C. (jī)            然(qiāo)        (gāo)        风云(zhà)

D. 酒(zhī)            (sù)        火(cuì)        自怨自(yì)

 

查看答案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楚 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2.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

B. 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C. 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D. 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

E. 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超然台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回答问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短诗表现了诗人和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

B.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将两个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

C. “蜜甜的忧愁”是全诗的诗眼,是指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D. 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者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