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

A. 排比  夸张  反复

B. 对比  反复  拟人

C. 反复  排比  对比

D. 借代  对比  排比

2.第一节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并说说诗人在这一形象上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1. C 2. 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3. 大堰河是勤劳的、善良的、慈爱的、博大的、又是悲苦的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是针对诗歌的修辞设题。如“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这是使用排比的修辞;如“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是使用反复的修辞;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这是使用对比的修辞。诗中没有使用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故选C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一节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生要先找到这8个“在你……之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写的是谁,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再分析其作用。“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诗句中的“你”是保姆大堰河,诗句中所写的是大堰河操持家务的情形,从“搭好灶火”“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既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又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展现出一位慈祥的良母形象,我们能感受到大堰河的慈爱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并说说诗人在这一形象上寄托了怎样的感情”,考生要先根据诗歌中描绘大堰河的文字来概括她的特点,然后再分析诗人在大堰河身上寄托的情感。从诗中来看,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再别康桥》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共7节。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 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

C. 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八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D. 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查看答案

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 《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D.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查看答案

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 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 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 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查看答案

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 “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 “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 “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