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

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 《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D.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品味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这是针对戴望舒的《雨巷》设题,考生要回顾课内所学的内容,分析每个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本题中,D项,“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错误,从诗中来看,诗句的停顿有规律。《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故诗句的停顿有规律。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 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 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D. 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作者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从而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查看答案

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 “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 “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 “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像染过一样)

B. 鹰击长空,鱼浅底(飞翔在空中)

C.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阻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