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2018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2018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

B. 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C. 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 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C项,“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句中使用正确。A项,“乔迁”,敬辞,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句中说自己搬家,不当。“补壁”谦辞,把作品赠人时用,意为水平拙劣,不足登大雅之堂,就权且给人糊墙。句中说老师送一个对联给自己,不当。B项,“续貂”,谦辞,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句中说对方,使用不当。D项,“拜读”,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句中说老师读自己的作文,使用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B. 回归20年以来,香港已然成为成功践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实现祖国统一等方面彰显出无与伦比的生命活力。

C.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D. 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②七星河,还要乘坐小火轮呢,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可数。两岸的沼泽地中芦苇丛生,飞着白鹭、仙鹤和好多不知名的水鸟。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④“三讲”教育后,广大干部觉悟普遍提高,腐败分子一个个成了涸辙之鲋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

(3) 《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通过绘平地上倒水,水会往不同方向流来喻人生的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

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②,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注:①娉婷: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②酲:读chéng,指酒醉后的病态。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一个“卷”字,富有浪漫色彩,“帘幕”把“新晴”“卷”进来,室内就是一片明朗的气氛了,烘托诗人的喜悦之情。

B. “掩银屏,晓寒轻”是平常的行动与感觉,这也是诗人在室内的感觉,窗帘卷起,感觉天气有些凉。

C. “坠粉飘香”两句由室内写到了室外,面对花落的景况,多情的词人产生了伤春迟暮之感。“愁”字,由景入情。

D. 下阕开头“年华空自感飘零”一句,紧承上片的“愁”字来开拓更深的意境。一个“空”字,表达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E. 全词委婉低徊,以景衬情,一个“愁”字贯串全篇,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

2.从全词来看,“愁”贯穿全词,请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词人有哪些愁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耶律安抟,父迭里,幼多疾。神册六年,为惕隐,从太祖将龙军讨阻卜、党项有功。天赞三年,为南院夷离堇,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斩甚众。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由是忤旨。诏下狱,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

安抟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太宗伐晋还,至栾城崩,诸将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寿安王在朝,犹豫未决。时安抟直宿卫,世宗密召问计。安抟曰:“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会有自京师来者,安抟诈以李胡死传报军中,皆以为信。于是安抟诣北、南二大王计之。北院大王洼闻而遽起曰:“吾二人方议此事。先帝尝欲以永康王(指世宗)为储贰,今日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安抟对曰:“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为储副,况永康王贤明,人心乐附。今天下甫定,稍缓则大事去矣。若白太后,必立李胡。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南院大王吼曰:“此言是也。吾计决矣!”乃整军,召诸将奉世宗即位于太宗柩前。

帝立,以安抟为腹心,总知宿卫。及置北院枢密使,上命安抟为之,宠任无比,事皆取决焉。然性太宽,事循苟简,豪猾纵恣不能制。天禄末,察割兵犯御幄,又不能讨,由是中外短之。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复委用。

(选自《辽史》,有删改)

注:①夷离堇:官名,辽政权建立前为契丹各部军事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抟/密自结纳

B. 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抟密自结纳

C. 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D. 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2.下列对必修三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崇尚“性善说”。

B.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D.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耶律安抟能征善战,战功赫赫。跟随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和征讨渤海国,进攻忽汗城时,俘虏和斩首的敌人都特别多,立下大功。

B. 耶律安抟恪守礼法,孝顺父毋。他少谈笑,重信誉。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他悲恸哀绝,以致毁伤了身体,超过了常礼,见到的人都哀怜他。

C. 耶律安抟思维缜密,行事果断。在扶立世宗时,当他人顾虑重重、犹豫不决时,他细密分析,果断处置,最终使世宗能即帝位于太宗灵柩前。

D. 耶律安抟生性宽厚,为政偏弱。对于强横狡猾之辈不守法纪、恣意妄为的举动不能辖制禁止,甚至连进犯皇帝住的大帐的人也不能征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