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美妙的结局 (俄)契诃夫 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美妙的结局

(俄)契诃夫

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在他家里坐着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个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身体壮实的女人。她专事说媒。斯特奇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抽着雪茄,说:“认识您非常愉快。我吧,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已经五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本该子女成群了。我的职业是稳定的。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我私下里告诉您,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这些钱是按我的生活方式节省下来的。我为人正派,滴酒不沾,过着严谨而合理的生活。可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生活的伴侣,我像个到处漂泊的匈牙利人,居无定所,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人可以商量,一旦生病,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等等,等等。我这人受过教育,又有钱。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门能来牵线——也就是说,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缔结合法婚姻。”

“这不成问题,”她又说,“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想找个什么样的新娘呢?”

“我吗?那就随缘吧。”

“讲到缘分,当然也对。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有人喜欢黑头发的,有人却喜欢金发女郎。”

“您知道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庄重地叹息道,“我为人正派,性格刚强。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为,您也知道,脸蛋不能当水喝,娶个漂亮老婆要操心的事大多。我这么认为:一个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里,也就是说,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不用说,如果老婆长得富态,看着当然舒服,不过,这对双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可是老实说吧,其实女人也用不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她就会自命不凡,就会想入非非。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

“那当然。”

“好吧,现在来谈谈名词问题……富贵人家的千金我不要。我不能作践自己,居然为了金钱去结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还要让她心里明白这一点。可是穷苦人家的姑娘我也不能要。我这人虽说有点钱财,虽说我结婚不是出于贪财,而是出于爱情,但是,我也不能娶个穷女人,因为,您也知道,现在物价昂贵,再说日后还要生儿育女。”

“可以找个有陪嫁的。”媒婆说。

列车长考虑一下,说:

“不,谢谢您。承您好心关照,我心领了。现在容我问一下:您给人张罗一个新娘要收多少钱?”

“要得不多。您按老规矩给个二十五卢布外加一件衣料,我就多谢了……至于找有陪嫁的女人,那就是另一个价码了。”

斯特奇金在胸前交叉抱着胳膊,开始沉思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叹口气说:

“这价太贵了……”

“一点儿也不算贵,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从前吧,做成的婚事多,收费也就便宜些,如今这年头,我们能挣几个钱呀?要是在不持斋的月份,能挣上两张二十五卢布,那就得谢天谢地了,老实告诉您,老爷,光靠说媒我们是发不了财的。”

斯特奇金疑惑不解地望着媒婆,耸耸肩膀。 

“哼!真没想到,干那种事居然能挣大钱。五十卢布!那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挣到这个数目的!请喝呀,别客气……”

媒婆又干一杯,眉头不皱一下。斯特奇金默默地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说:

“五十卢布……这么说,一年就是六百哪……请喝呀,别客气……有这么多红梨,您可知道,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您给自己找个新郎,也不难呀……”

媒婆不好意思了。斯特奇金也不好意思了,他挨着她坐下。

一阵沉默。斯特奇金开始大声擦鼻涕,媒婆则满脸通红,羞答答地望着他,问:

“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一月有多少收入呢?”

“我吗?七十五卢布,不算奖金……另外,我们在硬脂蜡烛和兔子上也有些进帐。”

在沉默中又过了一分钟。斯特奇金站了起来,开始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我不找年轻姑娘,”他说,“我是上了年纪的人,我需要那种……像您那样……中年以上、做事稳重、有您那种身段的女人……我觉得您的那些品性正合我的心意。我这人作风正派,滴酒不沾,如果您也中意,那……那就最好不过了!请允许我向您求婚!”

媒婆激动得掉下了眼泪,随即又吃吃笑起来。为了表示同意,她立即跟斯特奇金碰杯。

“好了,”喜气洋洋的列车长说,“现在容我来向您说明,我希望您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持家过日子……我希望我的妻子要明白,我是她的恩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注释】

①门,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之神。他读错了。

②俄语中“名词”与“实际”谐音,他读错了。

③按东正教习俗,在持斋的月份不举行婚礼。

④应为“红利”,他读错了。

⑤指查抄火车上的蜡烛。

⑥指向逃票乘客索要钱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体现出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即淡化情节,只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借助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揭示某种本质。

B. 小说开头通过列车长斯特奇金的自我介绍让我们看到他生活的缺憾(婚姻问题)和解决这种缺憾的急切,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C. 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终成为列车长斯特奇金的结婚对象,主要是因为她符合他的娶妻标准:身段好、脸蛋又白又胖,并且朴实、端庄、稳重。

D. 小说在故事的讲述方式上有特色:基本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看上去不事雕凿,简简单单,其实很见小说家的功力。

2.契诃夫是一位非常善于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小说家,例如列车长斯特奇金的自述中就存在不少前后矛盾之处,请举例说明之。

3.结合文本,说说列车长斯特奇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C 2.①他说自己“受过教育”,通过注释1、2、4的读错音可知,事实并非如此。②他说自己“有钱”,却不愿娶个“穷女人”,因为要考虑物价的昂贵和婚后养育儿女的费用。③他说自己不会为了金钱去结婚,结果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打动他的正是金钱。④他说自己“为人正派”,通过注释5、6可知,他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收入。⑤明明对女方的经济贡献有考虑,却要求她们在婚后视自己为“恩人”。 3.①虚荣。强调自己受过良好教育却多次读错字音;认为自己“有钱”其实需要女方在婚姻中在经济上有所分担。②伪善。标榜自己“为人正派”却利用职务谋取不正当利益。③功利务实。在知道媒婆的收入状况后迅速表达爱意,全无尴尬之感。④大男子主义。几次强调婚后要求妻子“敬重”并“感恩”自己,因为“是我给了她幸福”。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终成为列车长斯特奇金的结婚对象,主要是因为她符合他的娶妻标准……”有误,从文中来看,两人走到一起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上的,是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的经济收入打动了列车长的心,如列车长问她“您给人张罗一个新娘要收多少钱”,当媒婆说出价格之后,列车长说“五十卢布……这么说,一年就是六百哪……请喝呀,别客气……有这么多红梨,您可知道,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您给自己找个新郎,也不难呀”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终成为列车长斯特奇金的结婚对象的主要原因应是经济上的。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契诃夫是一位非常善于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小说家,例如列车长斯特奇金的自述中就存在不少前后矛盾之处,请举例说明之”,这是考查文章的技巧,题干指明方向——细节,且是列车长的自述,同时应是“前后矛盾之处”。回归文本,圈出列车长的自述,找出其中前面矛盾的内容,如一开始列车长说自己“受过教育”,而注释1、2、4说明在他的讲话中有好多字音都读错了,可见事实并非如此,这是矛盾之一;如他反复说自己“有钱”“又有钱”“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但后面他又说“我也不能娶个穷女人,因为,您也知道,现在物价昂贵,再说日后还要生儿育女”,显而易见这是矛盾的,这是矛盾之二;如他说“我不能作践自己,居然为了金钱去结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好似他不是为了金钱去结婚,但当媒婆说了自己的收入后,他选择了媒婆,这是矛盾之三;如他反复说自己“为人正派”,但从注释5、6可知,他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收入,这是矛盾之四;如他明明对女方的经济贡献有考虑,却要求她们在婚后视自己为“恩人”。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说说列车长斯特奇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考查人物形象。本文主要是借助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考生可以圈出列车长所说的话,然后分析其特点。比如他说自己“受过教育”,结果多次读错字音,他说自己“有钱”不会为了金钱去结婚,最后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打动他的正是金钱,这是“虚荣”的表现;如多次说自己“为人正派”,但从注释5、6来看,他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收入,这是“伪善”的表现;如当他知道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的收入后迅速表达爱意,全无尴尬之感,这是“功利务实”的表现;如他说“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我希望我的妻子要明白,我是她的恩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这是“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复制技术让影像的生产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为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数字时代既能生产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标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高悬于现实之上的精致的精神活动,艺术被符号统领,泛化为日常的一种基本审美和即时审美。

数字时代,技术作为“物”的存在逻辑已经让位于“物与人相互融合”的逻辑,即技术的人文性。随着人类对于机器以及对于机器与人类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认识不甚了了,人类对机器产生恐惧与敌意。事实上,我们不断与机器分享空间,并与之相互依赖。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

艺术主体由此经历了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机器和技术的介入,使传统艺术家的中心和霸权地位被严重消解与解构,数字化网络使艺术家的中心身份模糊。发送者和接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已不复存在。

比特打造的“数字化境遇”为人类诗意栖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超现实氛围,逐渐走向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表现也逐渐成为可能。“数字人格”“技术理性”使主体变得越来越自由,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与模糊。艺术本来是虚实相映的,文化则来自虚幻形象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却出现了用虚幻的形象代替一切现实、用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

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带来了文化和艺术权力的场域重构,离艺术自律论越来越远的大众文化,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艺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在变,但每一次变,都带着数字时代的深刻烙印和脱胎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大众文化的局限性——其目的性、狭隘的功利主义、醉心效率的工具性以及非人性化的表演性,均在失去艺术自律的道德参照后,愈演愈烈,滑入失控的边缘。“意义的丧失、道德视野的褪色;在工具主义理性猖獗面前目的的晦暗和自由的丧失”……这一切,都让我们熟悉的“艺术”面目全非。数字时代的艺术生存,已无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独辟蹊径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诗意而澄明的世界。

(摘编自王菱《数字时代的审美泛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复制技术让影像产物不断增加,影像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视觉文化呈现韵味的基本形态。

B. 数字时代中,人们参与艺术审美活动的主动性完全丧失,即时审美让人们失去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C. 图像能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并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使人类的自恋情结得以强化。

D. 数字时代的视觉形象是现实世界的拟像,相比传统社会的艺术欣赏,一经人们关注和传播它就显得主动而积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围绕数字时代的审美泛化话题展开,谈论数字技术改变着我们观看、认识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改写着艺术生存的方式。

B. 第二段以图像可以随意拼贴、篡改和美好为基点,谈论数字时代的图像失去目标与信念,虚拟程度大大提高,让人真假难辨。

C. 作者论证数字时代的技术逻辑转变,显示出技术的人文性。只要技术变得足够吸引人,就可以消除人对机器的恐惧和抵触。

D. 文章谈论数字时代人类超现实氛围,日渐成熟的虚拟技术让艺术泛化为日常审美,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表现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时代,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或机器,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活动的中心,传统艺术家的霸权地位遭到撼动,艺术主体被解构和重构。

B. 人类在数字技术营造的超现实氛围中栖居,这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与审美结缘,但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足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C. 拟像的世界逐步远离真实的生活,忽略图像背后价值的趋势,也许会导致人们理性的萎缩,模糊真与假的价值判断。

D. 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艺术失去了自律的道德参照而愈发在变化中显示出局限性,艺术将难以继续生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8年1月,云南昭通三年级学生王福满跋涉9里多山路,来到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因为天气寒冷,到学校时已满头霜花,被称为“冰花男孩”。“冰花男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②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③近日,某市民警脱下警服棉袄盖在事故车主身上保持体温,避免过低的温度加重伤情,为伤者赢得更多的救援时间。后来伤者离了生命危险。

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下面是某同学的陈述,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措辞不当,请加以修改。(6分)

老师,您好!

敝人叫王龙,今年18岁,是ⅹⅹ中学的高三毕业生。我身高18,身体健康。我很喜欢看书,也喜欢滑冰,弹琴等一些娱乐性活动,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我的家乡在古都西安,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兵马俑,有美丽的骊山、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大雁塔等,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必须删除的句子:           

需要修改的句子:将______(填序号)改为_______

______(填序号)改为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内蒙古的一个农村插队的付晓晓发现了周边古代遗址上散落的瓷器碎片。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付晓晓感叹,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年代,宋瓷以温婉含蓄的釉色、_____的造型、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追捧。

“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以釉色制胜,(     ),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其色在瓷画中可做天空、海洋;定窑瓷色白质薄,土色如玉,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在瓷画中用来做花瓣和衬景;龙泉窑其瓷片在瓷画中用做绿色的青山、草原,仿佛_______的人造美玉 。”付晓晓________地对各类瓷器的妙处________。耀州窑的刻花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其瓷片可在贴画中做树叶、草原;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生产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釉蹭透明度高,光泽度强,其瓷片做天空、河流釉色。”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B. 他通过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C. 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D. 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绚烂奇妙

B. 绚烂奇妙,色彩七分天成,三分人力

C. 色彩三分天成,七分人力,绚烂奇妙

D. 绚烂奇妙,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度翩翩   鬼斧神工   一五一十    侃侃而谈

B. 风姿绰约   巧夺天工   如数家珍    娓娓道来

C. 风度翩翩   巧夺天工   一五一十    娓娓道来

D. 风姿绰约   鬼斧神工   如数家珍    侃侃而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