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站在河对岸遥望着五里寨。细雨晨雾里,_________。环绕在树梢,弥漫在山野,显得朦胧、宁静而悠远。
①一栋栋木楼不经意地散落在它的上面
②远远望去仿佛一张巨大的地毯
③一条小溪从村后的高山里流出
④小木屋上的炊烟袅袅升起
⑤金黄色的稻田和绿色的山坡连成一片
⑥绕过座座木楼流入怒江
A. ②①③⑥⑤④
B. ⑤②①③⑥④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④⑤②①③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中国贫苦母亲勤劳、淳朴、乐观而又遭遇凄苦,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和歌颂之情。
B.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C.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视力下降,原因是长时间的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D.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左右,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刑满释放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B. 登上仰慕已久的黄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 面对封建专制的一次次逼迫,他已经出离愤怒到了极点,终于走上反抗的道路。
D. 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
(2)徐志摩在“康河的柔波”前,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深深的爱恋使他“甘心做一条水草”。
(3)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临别之时歌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①秋
[五代]李珣②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③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渔歌子”为本词词牌名,“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提示,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从词 题则可知,本词内容是描写秋日风光。
B. 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C. 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D. 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E. 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
C.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详细地解说
D. 沛公起如厕 如: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请以剑舞 项王未有以应
B. 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按剑而跽
C. 今日之事何如 欲诛有功之人
D. 军中无以为乐 窃为大王不取也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座位安排,以向东最尊,次为向南,再次为向北,向西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多次蓄意杀死刘邦,但由于项伯的阻扰没有成功。
C. 樊哙闯帐,义责项羽,表现出樊哙既有武将的忠义豪壮,也有粗中有细的特点,同时也表明刘邦集团的团结。
D. 项羽轻率地就把告密者的姓名透露给刘邦,说明他也许没把刘邦当作竞争对手,更体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头脑简单的性格弱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