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B. 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我们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便转身向方老先生恭维,陪着一路出车站。(《围城》)
C.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红楼梦》)
D. 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承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过这边书院中来。(《红楼梦》第一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上的信息服务。
B. 春晚过后,随着新版相声《虎口遐想》的播放,引起了人们对讽刺网红、讽刺贪腐及寓“刺”于乐的深思。
C. 一切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中国将打赢这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保卫战,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中方正当合法权益,也是为了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
D. 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坚持围绕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从市民需要出发,建设一座疏密有度、绿色生态、现代宜居高水平的新家园。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不能用一饭千金的方式去挥霍浪费。
B. 她把市场定位为高消费的中产阶级,她相信只有私人订制的产品才能保持设计质量,而越稀少越精致的东西才会变得炙手可热。
C.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D. 政协委员程红说,对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政府应该积极面对,当发现问题时,必须同步创新,不能因噎废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倾诉身世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荀子《劝学》中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形象的比喻作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参省才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本讲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因陷入牛事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迢递: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全诗吟咏“落花”,表明所写是暮春时节,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B. 颔联从时间到空间的角度,写出了弯弯的小径连接到花影翻飞迷离,落花飞舞到达高远之处,迎来脉脉斜晖。
C. 颈联写诗人肝肠寸断不忍心把落红扫去,仍然望眼欲穿盼望远去的客人能够归来相聚。
D. “沾衣”,是指落花的花瓣飘落在诗人的衣襟上,也指泪落衣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在春尽花谢之时看花的心意,徒留伤感。
E. 全诗基本采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悄态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芳心”的多层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瑄,河津人。性颖敏,甫就塾,授之《诗》《书》,辄成诵,日记千百言,至忘寝食。举河南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擢授御史。出监湖广银场,学益进。以继母忧归。正统初还朝,举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王振语三杨:“吾乡谁可为京卿者?”以瑄对,召为大理左少卿。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瑄正色曰:“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其后议事东阁,公卿见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揖之,瑄亦无加礼,自是衔瑄。指挥某死,妾有色,振从子欲纳之,指挥妻不肯。妾遂讦妻毒杀夫,下都察院讯,已诬服。瑄及同官辨其冤,三却之。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受贿。论瑄死,系狱待决,瑄读《易》自如。及当行刑,振苍头忽泣于爨①下。问故,泣益悲,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也。”振大感动。会刑科三覆奏,兵部侍郎王伟亦申救,乃免。起大理寺丞。也先入犯,分守北门有功。苏州大饥,贫民掠富豪粟,火其居,蹈海避罪。王文以阁臣出视,坐以叛,当死者二百余人,瑄力辩其诬。文恚②曰:“此老倔强犹昔。”然卒得减死。王文、于谦下狱,石亨等将置之极刑。瑄力言于帝,后二日文、谦死,获减一等。已,见石亨、曹吉祥乱政,疏乞骸骨。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
注:①爨:cuàn,1、为烧火做饭分爨(旧时指分家),分居异爨;2、灶。②恚:huì,怨,怒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B.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C.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D.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明代在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的被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B. 趋拜,趋走拜谒,泛指请安、问候时所行礼节。趋,快走;拜,表示敬意的礼节。
C. 《易》,《易经》,与《诗》《书》《礼》《乐》《论语》合称为“六经”,为儒家经典著作。
D. 乞骸骨,这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瑄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初上私塾,先生教给他《诗》《书》,他就能背诵,每天能记成百上千的字,学习废寝忘食;出朝监湖广银场时,学问更有进步。
B. 薛瑄刚直不阿,不惧死亡。他不愿趋附因私而提举自己的王振,不怕得罪王振、王文、石亨等权贵;被诬陷入狱之后,即将被处决时,仍读《易》如故。
C. 薛瑄秉公断案,体恤民情。为给指挥之妻申冤,与同僚三次退回该案件;为救王文、于谦,向皇帝极力陈说;苏州贫民走投无路而犯罪,竭力为其辩护。
D. 薛瑄居官有为,受人爱戴。他勤于教务,曾被敬称为“薛夫子”;力纠冤狱,连王振的仆人都同情他的遭遇,曾被兵部侍郎王伟多次申救,后得到皇帝的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
(2)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受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