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
B. 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 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
D. 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完成
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3分)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 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 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 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檗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青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青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幽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 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 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
C. 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 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E.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多处对高瑛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艾青的美好品质。
2.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简答题。
(1)请解说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双敲”带的是何“机”?
(2)简述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
(3)香菱学诗是拜谁为师?简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4)第五十九回,面对春燕娘的痛哭求饶,袭人和晴雯各有怎样的态度,反映出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出自哪首诗?该诗作于哪场战役之前?这场战事的作战双方分别是谁?
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
B. 林黛玉进府见到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人物肖像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写的是贾敬之女惜春。
C. 贾母清虚观打醮,叫贾珍点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南柯梦》,贾母很高兴。第三本是《满床笏》,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D. 探春写帖儿给众人,建议成立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大家纷纷取别号助兴,钗、黛、探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
E. 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妙玉又私下招待宝玉、黛玉、宝钗喝茶。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珍藏起来。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山谷云:“杜子美困穷于三蜀,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注)失学,故聊托之渊明以解嘲耳。其 诗 名 曰 《遣 兴》 可 解 也 俗 人 不 领 便 为 讥 病 渊 明 所 谓 痴 人 前 不 得 说 梦 也。”余以为安得山谷将工部诗篇篇如此训释,以成一集乎?
(选自《诗话总龟》卷九)
(注)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的“山谷”指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______。
他与张耒、______、______合称“苏门四学士”。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杜甫在蜀地的生活境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猜,是人们常有的心理行为,有时候充满了甜蜜天真,有时候充满了不安恐惧,有时候是峰回路转的前奏,有时候又带着离心离德的阴影;猜,流露出丰富的感情,复杂的人性,常常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猜,体现着民俗,撰写着传奇,见证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