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 (1)请解说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双敲”带的是何“机”? (...

简答题。

(1)请解说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双敲”带的是何“机”?

(2)简述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

(3)香菱学诗是拜谁为师?简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4)第五十九回,面对春燕娘的痛哭求饶,袭人和晴雯各有怎样的态度,反映出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出自哪首诗?该诗作于哪场战役之前?这场战事的作战双方分别是谁?

 

(1)宝黛钗三人在贾母处,宝玉讽刺宝钗是杨贵妃,宝钗生气,就借丫头找扇子的时机,明是训斥丫头,实是讽刺宝玉,接着又用“负荆请罪”来讽刺宝黛。 (2)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②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③贾环搬弄是非,诬告宝玉逼死金钏儿。④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子间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严重的冲突。 (3)老师是林黛玉。先通读黛玉红圈画出的名人诗篇,然后与黛玉品味古诗中名句的妙处,然后让老师出个题目,自己去诌;前两首诗都没有得到众人的赞赏,最后香菱苦心学诗,梦中得到八句,受到众人的赞赏。 (4)袭人一开始虽气春燕娘,但看到她的可怜样又心软了,说明袭人善良、温柔、和顺、没有原则。晴雯说:“理他呢,打发去了正经”,可以看出晴雯倔强、刚直、敢爱敢恨的性格特点。 (5)(第一问)《短歌行》。(第二问)赤壁之战。(第三问)孙刘联军和曹军。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熟悉相关名著全部情节及人物,考试时考生只需要按要求理清相关情节,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即可。本题中(1)到(4)题考查的都是《红楼梦》的情节,考生可根据原文情节整理和简述。(1)题考查《红楼梦》第三十回的情节,这一回先写了宝钗怕热,宝玉打趣她像杨玉环,宝钗大怒,正巧小丫头靛儿来找扇子,宝钗借训斥靛儿训斥了宝玉。黛玉见宝玉讽刺宝钗露出得意的神情,宝钗看到了,又借“负荆请罪”的戏名来讽刺宝玉和黛玉。(2)题考查《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情节,要求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根据原文可知,文中先写了宝玉与贾雨村见面时无精打采引起了贾政的不满,接着写贾政听说了宝玉与琪官交往而且激怒了忠顺王爷的事,然后写了贾政从贾环嘴里听说宝玉逼死了金钏,几件事情叠加让贾政大怒,打了宝玉。深层的原因还是贾政和宝玉价值观念差异。(3)题考查《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情节,根据原文可知,香菱的老师是黛玉,黛玉先给香菱指定了名人名篇让香菱去读,读过之后香菱与黛玉交流阅读的体会,然后香菱开始学习写诗,最后得到众人的称赞。(4)题考查《红楼梦》第五十九回的情节,袭人和晴雯虽然都对春燕娘的哭诉感到气愤,但袭人看到春燕娘的可怜样子就心软了,晴雯则只是说“理他呢,打发去了正经”,可以看出袭人善良温柔没有原则,而晴雯倔强刚直。(5)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掌握情况,所给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该诗写于赤壁之战之前,作战双方分别为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和曹操的军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

B. 林黛玉进府见到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人物肖像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写的是贾敬之女惜春。

C. 贾母清虚观打醮,叫贾珍点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南柯梦》,贾母很高兴。第三本是《满床笏》,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D. 探春写帖儿给众人,建议成立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大家纷纷取别号助兴,钗、黛、探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

E. 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妙玉又私下招待宝玉、黛玉、宝钗喝茶。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珍藏起来。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山谷云:“杜子美困穷于三蜀,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注)失学,故聊托之渊明以解嘲耳。其 诗 名 曰 《遣 兴》 可 解 也 俗 人 不 领 便 为 讥 病 渊 明 所 谓 痴 人 前 不 得 说 梦 也。”余以为安得山谷将工部诗篇篇如此训释,以成一集乎?

(选自《诗话总龟》卷九)

(注)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的“山谷”指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______

他与张耒、____________合称“苏门四学士”。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杜甫在蜀地的生活境遇。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猜,是人们常有的心理行为,有时候充满了甜蜜天真,有时候充满了不安恐惧,有时候是峰回路转的前奏,有时候又带着离心离德的阴影;猜,流露出丰富的感情,复杂的人性,常常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猜,体现着民俗,撰写着传奇,见证着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谈文人的“素心”

何谓“素心”?陶渊明《移居》诗曰:“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清代大儒纪晓岚给“素心”的定义是“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他这个境界定得太高。我倒是赞成《辞海》对“素心”的诠释“心地纯朴”,而文人潜心学问,自然更应有一份素心。

我想起了施蛰存先生。施先生享年99岁,早负盛名,写过不少小说,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又翻译过不少文学作品,成就颇丰。他谦抑低调,自称一介寒儒。有评论家评论他“推崇庄子文选,确实修成了庄子式的淡泊”,绝非夸张。他“心若幽兰、静如止水”。1993年,施蛰存被授予“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先生说:“奖励,‘奖’的目的就是‘励’,我已是年近九十的老人,不需要鼓励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奖应该授予年轻人。”按照庸俗的观点,施蛰存有点不识抬举,但仔细品味,倍觉施先生言辞之剀切、襟怀之旷达。

坊间有“南施北钱”一说,南施即施蛰存,北钱指钱钟书。两人有诸多共性,比如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再比如集多家(作家、翻译家等等)于一身,除此之外,两人皆有风骨。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名噪一时,很多人以成为“东方之子”为荣耀,而钱钟书一再拒邀。曾有香港记者写文赞美钱钟书,钱钟书回曰,“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又曾有学校打算为钱父钱基博办百年诞辰纪念会,孰料钱钟书表示不愿意“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这就是学人狂傲中的坚守。

相反,一些学人对名利有狂热的追求,对权力有入骨的向往。诚然,要求所有的学人像施蛰存、钱钟书一样有学问、有底线,并不现实,但是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不等于就主动放弃下限。现在,我们时常看到报章上有些半拉子学人自吹自擂,甚至请人捉刀吹捧自己,还有人在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上,把各种夸张的吹捧照单全收,此种现象,岂不怪也欤?

钱钟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做学问也好,搞其他艺术也罢,以纯洁的心地,修炼为一名素心人,绝不是坏事。

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文人的“素心”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为明天忧虑。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主啊!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不了,谢谢。”我说。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这还没到半夜呢!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1.“我”为什么觉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像“魔音”?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2)我僵硬地笑了笑。

3.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以“树上的天使”为题,结合全文,试探究其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两方面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