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图是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一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下图是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一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参保地经办机构将参保人员信息备案后传至省平台,再由省平台传至部平台,形成全国联网;患者持社保卡异地入院治疗,出院时其医疗费用信息经由省、部网络平台传回参保地,然后按规定结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和提出建议。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考生解答此题,首先是审题,抓住题干“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流程示意图”的关键提示,结合表格内容,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注意箭头指向。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通  知

高二全体师生:

学校定于1115日召开高二年段学生大会,望高二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无故旷会者,后果自负。

 xx

 xx中学办公室

修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遥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 惜,生活极度奢侈。

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孩子睡相不好,梦中将原本就 不轻暖的被里蹬破的情形,读之令人恻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②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B. 颔联对句工巧,“高江”对“古木”,“急峡”对“苍藤”,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 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 颈联写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D. 尾联“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 展现一幅经历战乱后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地之根源,究万物之终结。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与学者也”。

(注) 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②孤寡。

(节选自《宋史­道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B.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C.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D.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图阁是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存放皇帝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龙图阁学士名义上为皇帝出入侍从,并备作顾问。

B. 文中“移”,“徙”意思一样,均表示官员官职的平级调动。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还有:“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等。

C. 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官高秩重者为都转运使,简称漕,实为府、州以上行政长官。

D. 文中的手版即是官员上朝手执的象笏。它是用象牙做,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敦颐很有吏才。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 周敦颐政绩显著。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 周敦颐对个人荣辱淡然视之。部使者赵抃受谮言迷惑对他很严厉,他处之泰然。后来二人共事,赵抃才了解了他。

D. 周敦颐的品行高洁。黄庭坚非常推崇,说他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说他著作意义重大,明天地根源,究万物终始,对学者大有功劳。

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

(2)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