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人生就是这样令人感慨:毕业分手的时候,大家是 的青年;而今再见,大家都已华发苍颜。
(2)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强调,打造一支 的作家队伍是中国作协的一项重要工作。
(3)换届后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可谓 ,相信他们应该不会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
A. 年轻有为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B. 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C.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年轻有为 D. 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年富力强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 (zhì) 漫朔 (sù) 翌(yì)年 颓圮(qǐ)
B. 愤懑(mǎn) 青荇(xìng) 皮辊(kǔn) 创(chuàng)伤
C. 绯闻(fēi) 瞋(chēn)目 河畔(pàn) 长歌当(dàng)哭
D. 横亘(gèng) 彳亍(chì chù) 婓(fěi)薄 星辉斑澜(lán)
①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②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③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④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⑤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⑥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
⑧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 “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宜人。
C. 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D.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写景虚实结合,想象奇特,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B.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C.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D.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这叫“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B. 皇帝,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C. 堂,中国古建筑讲究“堂在前,室在后”,“堂”为行礼、交际的所在,相当于现在的客厅;“室”是内室,是堂里面住人的寝室。
D. 筑,中国古代竹制乐器,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荆轲西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别,好友高渐离就曾慷慨击筑,荆轲和而歌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之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通缉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担心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而选择恢复身份。
D.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但高渐离却没有以前技艺高超了。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主要从以下六点加以判断: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厘清了这一点,就不难把握非遗保护的对象,以及政府在剪纸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即保护和培育这种大众文化生态,支持开展剪纸活动的习俗和社会实践,让剪纸传统及其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至于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是传承人或爱好者在公序良俗规范下的文化表达权利。
(摘自项兆伦《用大历史观看非遗》)
材料二:
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的统计情况
类别 | 数量(项) | 省份 | 传承人数量(项) |
民间文学 | 66 | 云南 | 79 |
民间音乐 | 72 | 新疆 | 69 |
民间舞蹈 | 90 | 贵州 | 63 |
传统戏剧 | 13 | 内蒙古 | 53 |
曲艺 | 17 | 青海 | 42 |
杂技与竞技 | 18 | 西藏 | 41 |
民间美术 | 31 | 四川 | 39 |
传统手工技艺 | 61 | 湖南 | 25 |
传统医药 | 13 | 广西、吉林 | 24 |
民俗 | 96 | 甘肃 | 15 |
(改编自肖远平、王伟杰《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统计分析》)
材料三: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非遗保护传承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自下而上”的。我国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多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非遗虽然被称为“遗产”,但又不像别的已经“固化”的遗产,它是仍然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的传统,也许已经老迈,却不是朽木;也许已见式微,却从未消亡。对于这样活着的文化,在新的时代应有新的内容,非遗也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保护传承的另一条线索是“自上而下”的。随着对非遗的重视,国家的政策、财政的资金为非遗的保护、传播、传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除了政府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西方的圣诞节之所以风行于世,就在于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形象符号,圣诞歌和圣诞礼物的仪式营造,都成为商家“圣诞大餐”的内容,既调动起人们参与的兴趣,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络传播工具,用好网络传播工具,让“传播”与“传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活态存在的生命力。
(摘自杨文博《民间工艺如何与互联网结合》)
材料四:
首先,互联网可以为民间工艺提供广泛的销售平台。互联网的链接功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销售平台的建立——使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实现无时空障碍的沟通。其次,民间工艺线上推广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线下体验机会。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商业思维。再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提高。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利用消费数据的积累分析出商品的市场反响情况,对不同的消费者有的放矢,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摘自张玉玲《活态传承需全民参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关键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B. 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C. 非遗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因此新时代非遗也应有新的内容。
D. 在非遗保护中政府要找准角色定位,积极地引导,并且尽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剪纸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传承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B. 材料二显示,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中类别、省份等层面的分布都不均衡。
C. 非遗虽然仍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但是缺乏生命力,在新的时代难免消亡。
D. 政府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是非遗保护传承中最重要的力量。
3.综合民间工艺与互联网结合的做法,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在互联网时代非遗如何做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