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1.根据前三联,概括作者“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的原因。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 ①家住水边,醉心垂钓;②轻松闲适,诗意栖居;③有山有水,环境优美;④稀疏钟声,勾起回忆。 2. 以“今夜秦城满楼月”照应“长安月夜”;寓情于景,作者望月怀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友人相见,泪下沾衣,表达思念而不得的忧伤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前三联,概括作者‘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的原因。”此题的考点分析概括诗的内容。这道题考的是原因概括题。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作者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颔联,作者选择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营造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的思念。颈联,“重嘶匹马吟红叶”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尾联,诗人回到观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回答“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点概括:家住水边,醉心垂钓;诗意栖居,轻松闲适;环境优美,有山有水;稀疏钟声,勾起回忆。 2.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此题的考点赏析某一联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回答尾联“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的表达效果,要读懂全诗,在理解前三联的基础上分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等。回答某一联的表达效果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以上他死思路的提示,本题可以这样考虑:首先要准确判定所使用的手法,“月”抒情手法上是寓情于景,作者望月怀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沾衣”,直抒胸臆,友人相见,泪下沾衣,表达思念而不得的忧伤之情。结构上,“今夜秦城满楼月”与标题“长安月夜”相照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先生行状

姚永概

先生讳汝纶,字挚甫,世居桐城之南乡。父征君居乡里,孝友任恤,勇于作事,不顾利害。先生犹其风类也。弱冠中同治甲子科举人,乙丑成进士,以内阁中书用。曾文正公见先生文于方先生宗诚所,大奇之。又闻征君善教,遂延教其孙,而奏留先生于幕府十余年。

文正公薨,李文忠公继之,复致礼焉。世传曾、李奏议,多出先生手。当文正公办天津教案时,从容谓先生,曰:“吾大臣任国事不当计毁誉。子年少,名甫立,盍稍避乎?”先生笑不应。及李公用事,其所经画皆前古未尝有,而当外交之冲,操纵应付,尤惊骇世俗,非庸人所易知。先生佐佑其间,竭思虑自効,不肯诿谢。故二公深相倚重,大疑大计,悉取资之。

尝补深州直隶州知州,丁父忧,服阙天津府知府,补冀州直隶州知州。乾隆时,方恪敏公为总督,下教建立义仓。方公薨,仓储浸坏。咸丰兵燹以后,乃尽耗矣。同治十年,钱敏肃公为布政使,复修方公仓制,先生在深州独进曰:“不可复也,又且扰民。”钱公曰:“何谓也?”先生曰:“方公当国家全盛,上下交和,名器贵重,故给七品以次,即争纳粟。今富人亡虑皆四五品矣,安肯为劝其积也,必箕敛,甚者威之。其储也,责之仓正耗减取偿焉。其散而复敛也,敦率之不还。若息不足,必勾摄而敲朴之,故曰不可复也,又且扰民。”钱公曰:“子之言然。”深州独止不复。其在冀也,开渠四十余里,导积水入滏,商旅既便,田得河流,变为肥沃,又少水潦患,民大便之。

先生所著尚有《写定尚书》、《尚书故》、《易说》、诗、铭碑、论书、杂文、笔记、评论诸书。闿生偕门人方编次刊行。谨闿生所述,参以见闻,稍加撰次,以待名公卿上闻,付史馆编录。谨状。

(选自《慎宜轩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容谓先生                从容:不慌不忙

B. 不肯诿谢                  诿:推脱

C. 及李公用事                用事:到任

D. 闿生所述              就:借助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 服阙:守丧期满除服。古人守丧期间要穿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的丧服。

C. 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习俗,是一种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二公深相倚重,大疑大计,悉取资之。

⑵今富人亡虑皆四五品矣,安肯为劝其积也,必箕敛,甚者威之。

4.请简要概括曾文正公和李文忠公都重用吴先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近年来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统计数据,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1200多万的速度稳步推进。

B. 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000万以上。

C. 2012~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是2014年,最多的则是2013年。

D.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可以看出我国在脱贫中的斐然成绩。

 

查看答案

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演讲稿。下列说法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演说儒道释在中国当下的影响,倡导儒家先进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B. 演说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的践行与坚持。

C. 演说礼义仁智信的当代要义,阐明立身处世要有时代精神与追求。

D. 演说家风家教的时代变迁,阐明教养的获得要有世界眼光与情怀。

 

查看答案

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下面能形容其的楹联是(     )

A. 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    B.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C.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D. 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施精准扶贫并非扶贫方式的简单变换,而是要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 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 加快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D. 我们为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在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而感到自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