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28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重庆万州,一辆载有15人的公交车,在行至长江二桥后,忽然失控,与对向一辆正常行驶的红色轿车相撞后,径直冲入长江。10月31日,坠江公交车终于被打捞上岸。随着行车记录仪数据的恢复,公交车坠江前的视频曝光,坠江原因也一步步浮出水面:原来,当时一名48岁的女乘客,因错过了下车地点,要求司机中途停车,司机拒绝了.女乘客很激动,和司机起了争执。在公交车时速50多公里的情况下,两人产生了肢体冲突。互殴间,只一分多钟的时间,随着后面乘客惨厉的尖叫,“轰”的一声,公交车冲出护栏,冲入长江!而车上,除了司机和女乘客,还有14名其他无辜乘客。
根据上述材料,发表议论,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下面图表,用简洁的语言说明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考是如何进行赋分的,并用一句话着重说明考生的赋分主要取决于什么。
下面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虽已毕业一年,但学生仍时不时想念恩师。感谢您曾送了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找出我的错误。是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丁点心意,请您收下!
① 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感,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B. 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C. 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 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 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薛荔抒情,以解心愁。
C. 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 古代文人大多怀才不遇,或仕途不顺,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层金色
B. 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 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 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2)《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鸟徙于南溟广击水、高飞升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境界壮阔,通过夸张、想象手法,点明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要去之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以飞鸟作比,远离故乡的鸟儿尚鸣叫不止,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悲笳声中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B. 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埋身之地。诗人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C. “玉颜”反为“身累”,“肉食”却不与“国谋”,颈联中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对仗工整,议论深切痛快。
D. 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同情之语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