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②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的。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③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2.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第②段中“同一体裁的文章”比喻的是什么?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B.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C. 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D.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著有《清式营造则例》、《欧洲建筑史》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文章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B. 不仅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C. 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D. 中国古代建筑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座恢弘建筑此前享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美誉,虽然现在位居第二,我想它的魅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它可是台北的一个标志性的地标啊。
B. 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是一座美伦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
C. 尽管我们早已进入世界建筑大国的行列多年,但是,真正堪称上品的建筑摄影却寥若晨星。
D. 城市的古建筑隐在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丛中,门可罗雀,无比寂寞。一部分保留下来了,一部分仍被视作“城中村”面临拆迁的命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宫殿庙宇 直言不违 和颜悦色 随声附和
B. 如鸟斯革 回廊抱厦 额枋梁架 宣宾夺主
C. 砖石墁地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 招摇装骗 梳妆打扮 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帷幕(wéi) 屋脊(jī) 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
B. 埋怨(mán) 接榫(shǔn) 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
C.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
D. 穹窿(qióng) 哺育(bǔ)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