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卡尔森和妈妈在公国玩,几个小男孩要求他将玩具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卡尔森和妈妈在公国玩,几个小男孩要求他将玩具分享。看着卡尔森不愿意的眼神,妈妈说:“你可以不分享。”当那群孩子责怪卡尔森小气时,卡尔森妈妈坚决回答:“他不是必须要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来,他已经说了不愿意,如果他意给你们玩的话,他就给了。”这时,那些孩子的家长认为他们母子“没礼貌”,都投来厌恶的眼神。

你是否有过与卡尔森类似的经历或者目睹过类似的现象,对于卡尔森妈妈的做法或者其他家长的反应,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拒绝道德绑架 当卡尔森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来,遭受了其他孩子的厌恶眼光时,当卡尔森的妈妈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为他解释时,看到的不是孩子的小气,也不是母亲对孩子的理解,而是人性间令人畏然的道德绑架。在道德绑架面前,要遵从本心,方能不被外界压力压垮。 就如一个乞丐向你乞讨,你给他一块钱,他却抱怨你吝啬;你的车成了熊孩子的画板,你去找家长索赔,对方却鄙视你跟小孩一般见识;你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在公交车上找到一个座位,却被逼你让座的大爷大妈指责为不尊敬老人。 “我这么穷,你忍心给这么点儿?”“大人不该让着孩子吗?”“年轻人不该敬老吗?”这些以道德为名义的诘难便是道德绑架。这些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其实无理取闹,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道德绑架便是以道德杀人,当为人提倡的道德变成了束缚人的绳索,它便也成了引线,只需一个火花就能将这个社会引爆,那么面对道德绑架,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各位义愤填膺的朋友,请先放下拳头,闭上眼睛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道德绑架的一份子呢?你有没有在微博上逼马云、马化腾为灾区捐款呢?你有没有以要懂事为借口,将你孩子的玩具换做人情呢?如果有的话,希望你在下一次要这样做时迟疑一下,将心比心地想想,如果你是对方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无论理由多么高尚,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道德应是人们对自己进行约束,从而在社会层面上达成一种默契。道德应使人与人之间更加温暖,而不应成为束缚人的枷锁,使社会充满火药味儿,要知道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不作文http://Www.ZuoWenWang.Net/用被人强灌下去,金子做的镣铐也终究是镣铐,卓别林在诗中写道:“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知道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是多么的无礼。” 或许有的朋友可以拍着胸脯说,我没有道德绑架过任何人,而且我痛恨这种行为,那么也请你想一下,你是否将“让座是高尚,不让座是自由”奉为圭臬呢?你是否将对绑架方的厌恶迁怒于道德本身了呢?当我们痛斥某些事物时,很容易不知不觉走向极端,道德绑架固然不可取,偏激的反道德绑架也不正确。“老人不体谅我们,不配被让座”“贪婪的乞丐不应被施舍”“熊孩子就得揍”,嗯,这就是你不做好事的理由。淮南子有言:“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无人知晓,而继续做好事,是值得尊敬的,但更可贵的是在被攻击“绑架”后仍不失其本心,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对待道德绑架,不要让它阻碍你行善的脚步。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在济南公交车上,青年能够体谅老人的腿脚不便,老人能够理解青年的辛苦;我梦想,有一天在成都的商业街上乞丐能够对一角钱的馈赠心存感激;我梦想有一天在上海的地铁站里,女孩儿不会因为蹲着等地铁而被路人拍照指责。 只要我们将心比心,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对别人的善意心存感激,我们就能避免道德绑架的冲突,我的梦想也不再遥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这个题目非常富有时代气息。材料借小卡尔森和奶妈的两难选择来考验大家的智慧。如果小卡尔森顺应大多数人的“分享”原则,看似无甚大碍,但它也许会在孩于的内心世界中种下“虚伪”的种子。而小卡尔森妈妈的选择似乎与我们大多数人的背道而驰,可仔细想想,这不正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吗?小卡尔森妈妈只是勇敢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要遵从内心的声音,并学会勇敢地说“不”。这种选择中暗藏母亲传递给孩子的一种人生态度。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保留选择的权利”等角度去立意。如下立意可供参考:1.拒绝道德绑架。当卡尔森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来,遭受了其他孩子的厌恶眼光时,当卡尔森的妈妈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为他解释时,看到的不是孩子的小气,也不是母亲对孩子的理解,而是人性间令人畏然的道德绑架。在道德绑架面前,要遵从本心,方能不被外界压力压垮。2.遵从本心。“分享”是一个很美好的过程,是一次“爱的传递”。如果一次次的被“强迫分享”,只会让孩子感到愤怒以及保护不了自己东西的无力,这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在我们所做事情正确的情况下,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展露自己真正的笑容,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3.尊重选择。当小卡尔森不愿意将其玩具分享出来并且他的妈妈尊重他的选择时,其他孩子的家长投来厌恶的目光。这个世界没有理由给孩子提供一切,社会也不会因孩子变得温柔,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和适应,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对成长最大的保护。4.分享美德也需家长引导。材料中的“小卡尔森”,之所以不想分享玩具,也许仅仅是占有欲作祟罢了。作为母亲,一个思想道德上的引导者,虽不可过于压抑孩子的天性,但也应往向善明理的方向引导孩子。小卡尔森的妈妈坚持立场,本无可厚非,但如何引领孩子走向分享的美德之塔,也是一门值得深思的艺术。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某市近年来发生校园伤害事故情况统计表

(1)用文字简要概括上表的主要内容。(不超过80字,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2)给教育部门提一条合理的建议。(不超过30字)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组是

①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

②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

③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④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⑤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

⑥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

A. ③①②⑤⑥④    B. ③①⑥②⑤④

C. ⑥①②③⑤④    D. ⑥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          。王子猛被贵族大臣们拥戴登上了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          ,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左传·定公五年》载:“王人杀子朝于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         ,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        。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得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B.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C.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D.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不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B. 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C. 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馆的官员和学者。

D. 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B.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C.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D.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谊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将搜刮来的珍宝随意弃掷这一情形时,描写秦人对待一些具体珍宝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 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 “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 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 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