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只想和你接近

吴念真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③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④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⑤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⑥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⑧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却完全满足的亲近。

    ⑨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⑩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⑾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⑿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⒀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脚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脚指甲。

    ⒁当我剪完父亲所有的脚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⒂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次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⒃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脚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⒅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⒆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选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1.简要概括父亲人物形象。

2.赏析第⑦段文字的表达特色。

3.第⒄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1. ①老实本份,②勤劳肯干。③深沉寡言④坚毅顽强。⑤深爱孩子。 2. ①从听觉、嗅觉和触觉方面描写,②运用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了父亲深夜呵护孩子的情景,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3. ①内容上:总结上文抒发感慨,四个“第一次”表达自己成长的欣慰,更表达和父亲相处并一起看电影的幸福,同时有微微遗憾:没有更多时光和父亲在一起。结构上:是对上文叙事的收束,也引出下文对电影院和电影内容的补写。 4. ①人:父亲外表坚强,深沉寡言,却内心柔软。体现了深沉而有暖意。②事:两件事,其一写父亲曾让孩子害怕,但孩子喜欢夜间父亲来探望;其二,写父亲受伤,独自疗伤,因此作者有了和父亲亲近的机会。两件事都有冷峻的一面,更有暖意的一面。③情:父与子之间表面沟通并不和谐,内心却深藏着爱,这种爱表现得深沉却有暖意。④笔法:作者语言不动声色,没有渲染,但字里行间却蕴含最真挚的情感,深沉而有暖意。答出三点即可) (或答:①父亲的形象“深沉而有暖意”。父亲是矿工,工作辛劳、困苦使他深沉少言,看似冷漠,但内心火热,对家庭对孩子有情有爱。②人物的情感。“深沉而有暖意”,家里孩子多,生活严峻,父亲和孩子很少沟通,表面并不和谐,但彼此内心却深藏着爱和暖意。③作者写作语言冷峻,简练而朴实的语言蕴含着内在的力量,蕴藏深挚情感,读者感受到父子间深情,有浓浓的暖意。)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概括父亲人物形象。”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阅读文章,可从他的身份职业、道德品格、性格脾气这三方面考查概括父亲特点:父亲的职业是矿工,工作方面勤劳肯干,兢兢业业;而品格方面,他坚强刚毅,坦然面对困难;个性方面,很爱孩子,用他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爱。回答本题,从以上的分析中先概括父亲的形象,然后结合文中具体事件分析父亲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2.试题分析:题干是“赏析第⑦段文字的表达特色。”本题考查散文的写作特色,并体会表达效果。首先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可知有动作,如“稍微站定观察一阵”、“床板轻轻抖动”,“帮我盖好”;语言描写,如“实在啊……睡成这样!”;还有细节描写,如“拉过被子”。再从描写角度方面分析,可知从听觉“喃喃自语地说……”、嗅觉“柠檬香皂的气味”和触觉“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方面描写,生动细腻。回答本题,从听觉、嗅觉和触觉方面描写和对父亲的动作、语言和细节等方面着手,并分析这样描写是为了通过父亲深夜呵护孩子的情景,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3.试题分析:题干是“第⒄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某一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作用”题要从两方面把握。一是内容方面,看这段内容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二是结构上看,看此段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阅读第17节,显然,文章第17段是抒发感慨的段落,作者连用四个“第一次”抒发了“我”和父亲相处时幸福、欣慰、遗憾之情。 是在上文叙述基础上发抒的,感慨的内容“”也较复杂,要分析出来。结构上看,本节是过渡段,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上文记叙了“我”和父亲相处并一起看电影并为父亲剪指甲一事,下文第18节写和父亲一起看电影,第⒄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本题考查探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一道探究作者文章的风格特点的题目。探究试题的设置可以从小说的某一情节、某一细节、某一人物、某一道具等任何一个因素入手,答题指向是一看是否符合情节逻辑,二看是否合乎性格逻辑,三看是否合乎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四看对小说主题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本题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注意抓住题干中“深沉”和“暖意”两个方面,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深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 (李密《陈情表》)

(2)真的猛士,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5)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6)青山隔送行,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7)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节选)》)

(8)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节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作于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请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请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常不自             释:宽解

B. 贫穷而不知           恤:救济

C. 以仁孝之道之也       责:责备

D. 不录有司             于:表被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 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 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 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查看答案

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