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写了这样一首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又难拓你的美。……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印泥都有余味。”借用古诗词意境来写歌本 ;但歌曲偏偏取名为《兰亭序》,就有“ ”和“涂鸦”之嫌了,这可不是对经典文化精义的积极传承。
A. 行云流水 无可厚非 篡改 B. 行云流水 无可非议 窜改
C. 高山流水 无可非议 窜改 D. 高山流水 无可厚非 篡改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3)《长恨歌》中用萤火虫、孤灯烘托唐玄宗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用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读长恨辞
[宋]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清]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选段中“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
2.在节选部分的诗歌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唐玄宗形象?
3.在节选的这一部分诗歌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刻画唐玄宗的心理?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对“揽衣推枕起徘徊……梨花一枝春带雨”六句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揽衣推枕起徘徊”,用了四个动词极有层次地展示出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臣到来之后的一连串动作,透露出她在仙界朝思暮想的殷切期待。
B. “花冠不整下堂来”写杨贵妃急于听到“汉家天子”的音讯,因而来不及整理衣冠就走出了厅堂。
C. “风吹仙袂……犹似……”一句,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她还想给唐玄宗跳一曲《霓裳羽衣曲》。
D. “泪阑干”对应“春带雨”,运用比喻写出了杨贵妃的不幸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