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攀沿,    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    始终徘徊于低层次的琐碎生活    生活的细小咀嚼,    散文还会有沉甸甸的分量吗?还会有它宏阔的天宇吗?

A. 既然  从而  因而  和    所以

B. 如果  甚至  而    乃至  那么

C. 因为  和    所以  乃至  那么

D. 尽管  甚至  因而  和    所以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关联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复句中,关联词语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方法技巧:虚词的使用比较灵活,需要在具体语境中通过比较分析其表达效果,需要仔细辨析句子的内容层次及层次关系,还要注意句子的成份及结构。两个“拒绝”之间是递进关系;“低层次的琐碎生活”“生活的细小咀嚼”之间也是递进关系;根据语意和前后分句间的关系,可以断定本复句是假设复句。在第一个空白处只能填入“如果”一词,而最后则填入“那么”一词。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人将韩寒与鲁迅作了一番对比,韩寒作为新生时代的人物,他同样有自己的方式,但鲁迅是一个时代出现的特殊人物。

B. 许广平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进而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檄文。

C.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一大批追求自由、平等和现代精神的中国新女性,如向警予、许广平、刘和珍、丁玲等。

D. 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间写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89周年。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B. 细数2017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

C.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D. 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 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 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之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 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 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 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C.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D. 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