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寻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袓,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不易之论也。

(节选自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的“义山”、“六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号。

3.豫章被称为“本朝诗家宗祖”,他在诗歌创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

 

1. 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 2. 李商隐 欧阳修 3. 吸收前代诗人的优秀艺术手法; 将奇书异闻引入诗中,形成独特风格;对作品反复锤炼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而已”是罢了的意思,“非”与前面内容形成转折,应该断开;“豫章”作为后面句子主语,前面应该断开;“会萃”“究极”作为谓语,两句对仗,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追寻梦想,出门远行;有人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有人思念故园,魂牵梦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舍与得:境界的呈现与价值的多元

张宏生

在金庸看来,舍与得是人生中的一个大问题,他在刻画人生境界时,有意无意地突出了这一哲理的重要性,甚至把释迦牟尼出家的故事加以变化,用在书中,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决绝。

但是,舍与得,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无心与有心之分。无心之舍,能体现出一种高深的境界。《天龙八部》中苏星河派人邀请天下围棋高手前往破解“珍珑”,段誉虽然“棋思精密”,也功败垂成。虚竹随便放子,杀死了自己的一片棋子,反而使得整局棋都活了。原来“珍珑”的秘奥正于此。有心之舍,则是按照有舍才有得的原则行事,从而取得成功。《倚天屠龙记》中写张三丰现场教授张无忌太极剑。“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这种舍,不仅指出一种高妙的境界,也隐然指向技术的层面,这是一种可以操作的境界,并不单纯停留在玄虚的层面。这样,也就能从不同角度,体会人生的哲理和境界。

不过,如果仅仅如此的话,虽然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其中所反映的理念仍然比较明显,也就很容易地引导人们直接做出价值判断。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旧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人生的复杂,突破了正邪的二元对立。这原本也是人性的常态,但小说的线索不能太零散,因此将这些表现出来有相当的难度。金庸以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将这一点写得非常深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金庸不仅在描写人物时能够写出生活的多元,而且在传达理念时,也能让读者看到不同的角度所带来的不同理解,因而能作出不同的判断。

在《笑傲江湖》中,辟邪剑法有种种违碍,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止住人们对这种武功的向往。东方不败研习《葵花宝典》,虽然在本质上是受到了任我行的算计,但他对这门功夫的热爱与痴迷却是发自内心的。岳不群和林平之则不同,他们一开始就是主动的。关于岳不群修习辟邪剑谱的过程,书中着墨不多,不少细节都可以从林平之的经历补充出来。金庸在叙述诸人对《葵花宝典》的痴迷时,显然是带有价值判断的,即《葵花宝典》能够使人乱性,不走正道。但这个逻辑实有其脆弱性,因为武功本身并无所谓好坏,掌握了辟邪剑法的渡元法师,行侠仗义,完全是一个正面形象。而达到那一武功境界,作为前提必须要放弃一些在世俗看来非常重要的东西,也似乎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尽管舍与得这一对范畴,作为理念,并不一定要做什么切割,但具体实行起来,仍有其价值标准。在金庸看来,这种理念的规定性必须是人性之正、人性之常,是趋向正面的东西,否则,做坏事也可以在舍与得这一对范畴中做文章。同样的思路也可以用来理解《侠客行》。当中原各位武林高手来到侠客岛上参详武功时,他们抛弃了家人、徒弟和事业,舍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参得高明的武功。可是他们太过执着,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可见,在金庸看来,这样也是不当之舍,是不应该提倡的。

1.具体实践中的“珍珑”秘奥与太极“剑意”有什么异同?

2.“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旧武侠小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3.金庸是如何认识“舍与得”的大问题的?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叔

路明

我至今记得小叔的模样。

花衬衫,喇叭裤,长长的鬓角像钩子一样紧贴面颊,有时斜背一把吉他,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招摇而过,一不留神溅一脚泥——小叔是出了名的时髦青年,八十年代流行的东西,没有他不玩的。我喜欢和小叔一起玩。小叔告诉我,龙虾喜欢拌了猪血的蚯蚓,甲鱼最爱吃新鲜的猪肝。他咬着一根狗尾巴草,得意洋洋地走在田埂上。我拎着一铅桶的战利品,屁颠颠地跟在他身后,像个快乐的跟屁虫。

龙王庙路家的老幺,我奶奶的心头肉,小镇第一批浪荡子弟,我的小叔。

我爸是镇上另一个异端。作为家中长子,二十出头就长成一副四十岁的模样。恢复高考第一年,我爸考取了师范,是镇上唯一“考上学的”。小叔不像话的时候,我爷爷揍完,我爸接着揍,所以小叔见到我爸有点怕。有几次小叔在我爸那里挨了揍,低眉臊眼的,看见我有点不好意思。过了一会,他悄悄用手肘捅我,阿去钓龙虾?我点点头,像一对难兄难弟。

我爷爷的打算是,让初中毕业的小叔先晃荡两年,等他退休了,小叔顶替他进“国二厂”。我爷爷是八级钳工,老党员,凭一双手做到工人阶级的塔尖。小叔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嘟囔,我才不去国二厂……我要做生意。我爷爷放下筷子,啪!一记清脆的耳光。咣当一声,饭碗落地,像一个斩钉截铁的句号。我爷爷有充分的理由揍小叔一顿。国二厂的全称是县国营第二碾米厂,响当当的大厂,我爷爷坚信,个体户再有钱,不过是一时风光,国营大厂才是千秋万代的。那个下午,小叔给我钓了好多好多龙虾,一个铅桶装不下,我跑去同学家又借了一个。我喜笑颜开,说够了够了,吃到明天都吃不完了。小叔也笑,露出一口好看的白牙,说再钓几个。

第二天小叔没回家。我奶奶翻床头柜,发现少了一百八十五块钱。

这不是小叔第一次离家出走了。《少林寺》风靡全国的那一年,小叔卷走了家里所有的全国粮票,登上北去的列车,去嵩山少林寺学武。小叔哪吃得了练武的苦,没几天就跑了。等他一路玩回家,奶奶都快急疯了。免不了被爷爷一顿痛打,几天都下不了床。

我爷爷拎一瓶泸州大曲、一条红壳子(牡丹)去了厂长家,一路上反复练习谦卑的表情。用爷爷的话,“老子一辈子没这么低三下四过”。小叔提前进了国二厂,成了电工班的一名学徒工。每天蔫头巴脑地跟着爷爷去上班。就这样安分了一年多,小叔又一次消失了。

十年过去了。国二厂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工资发不出来,工人只上半天班;老街上,显赫一时的供销社拆了,原址建起一座“温州皮鞋城”;电影院关门,新华书店开始卖各种人体摄影集;关于小叔,有了些不好的传言。有说他在煤矿出了事,几十个人全部闷在井下;有说他死于黑帮械斗,尸体趁黑沉入海底。

爷爷想起这个儿子就暴跳如雷,骂完瘫坐在躺椅上,大口大口地喘气。渐渐地我才明白,爷爷的痛骂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安慰:情愿他是个孬种,情愿他忘恩负义,而不愿去相信更残酷的结局——小叔已经不在人世了。

或许爷爷觉得,自己已经和命运之神做了笔交易。他妥协了,那么更坏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他不过是假装抱怨这笔交易不公平罢了。爷爷老了,我知道,他已经看不见了。我多想在他耳边说,建国回来了,用一个弥天大谎,换他最后的安心。

可是我没有。

奶奶的手颤抖着,合上了爷爷的眼睛。从此绝口不提小叔。一场葬礼,宣告了两个男人的死亡。

前年除夕,我和爸妈回老家陪奶奶守岁。夜里,我睡在老屋里,点着火盆,压着厚厚的棉被,沉重而安心。

半夜,不知为什么醒了。我走出房间,看见院子的大门开着,零星的烟火,照着一个苍老的背影。

是奶奶。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像在等一个人。

我知道自己应该蹑手蹑脚地跑出去,拉开大门,在门外弄几个模糊不清的脚印,或者在门闩上放一个红包。第二天早上,奶奶会以为小叔回来过。

可是我没有。

1.小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请简要分析小叔的形象特点。

3.文章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4.本文回忆小叔的故事,探究其中的情感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5)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________________,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音乐家,屡建战功。

1.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特色。

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