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 , ▲ , ▲ , ▲ 。 ▲ , ▲ 。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在艺术上特别强调情感的表现。
①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
②既不同于法律上的强制
③也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认识的问题
④通过情感的感染而推向行动
⑤而人们对某种伦理道德原则的接受
⑥它需要诉之于个体的情感
A. ⑤①②③④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①②⑤③④⑥ D. ⑤②①③⑥④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代信函以何种方式邮递,与汉乐府“双鲤鱼”是否为刻作鱼形的木质信函,本是两个不能▲的问题。后世以“鱼书”“鱼素”“鲤缄”等代称书信,皆是▲这首汉乐府,并不能表明后人将其理解为鱼形信函。孟浩然诗曰“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至少在明代以前,并无人▲此“鲤鱼”非真鲤鱼。
A. 相提并论 化用 质疑 B. 混为一谈 引用 质疑
C. 混为一谈 化用 置疑 D. 相提并论 引用 置疑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繁体字的“聽”(听),左边一个耳下面一个王字,有人解释为“以听为王”;右边十个目一个心,有人解释为“倾听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一心一意地听讲”。倾听是一种人生的姿态,是一种品性的修养,是一种沟通的智慧。倾听连接着世界与自我,影响着思考与实践,关联着历史、现实与未来。
对此,你在生活中有何体验与感悟,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摆设
安歌
①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里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看到这段话,特别是看到周先生把“必要的”和“无用的”指成一体,不知怎么就想起妈妈的黑白照片了。十七八岁时的妈妈极美,丰腴的蛋形脸,清澈的眼睛,亮直的黑发,微微侧身坦率明亮地对我笑着。
②然而六七岁的我,是不懂欣赏十七八岁饱满、充溢的美的,它只代表我急不可待的成长方向。真正让我感到妈妈流光溢彩的,是妈妈修长的颈项间那串圆白的珠子项链。现在想来,妈妈那串项链绝不是珍珠之类的贵重物品。但在色彩上青蓝统一、装饰上毫无性别差异的年代,那串珠子的美是与价格无关的。
③我童年记忆里另一个摆设是一对装茶叶的瓷罐。那是一对淳朴而精致的瓷罐,罐底用红字印着产地:江西景德镇。罐面蓝绿略灰,底色上装饰着金灰色的S形线条。罐面的蓝绿色被上下两条淡黄的装饰条拦着,淡黄的装饰条上等距离地点着灰紫色的小点。盖也是淡黄的,装饰着金灰的S形线条和条上相同的灰紫色的小点。盖是空心的,童年的我常常拿了细布,将小小的手指从空洞里探进去,擦拭落进的灰尘。蓝灰的罐面用深紫的细线框出两面扁圆的空白,上面分别画着一个小姐和一个少年。小姐梳着高高的发髻,瓷白的脸上点成一点的黑眼睛邈远而陌生地对着我看。
④这对瓷罐在西北常年灰白的天地间,在我们阴暗的房屋和清贫的生活里,装着我童年对绚丽色彩的全部向往。
⑤妈妈常常是把装了半罐茶叶的瓷罐放在暗角的低柜上,而我总是等妈妈上班后,拿了那瓷罐,踩着方凳,把它移到爸爸做的两只垒起的枣红色大木箱上。也许是那时的我对色彩的一种本能理解吧:木箱宽厚粗重如叹息般的怀旧气质,恰好衬托出瓷罐的精致,它似从木箱上升起,绚烂地收拢着温和凄美的尾音。下午的阳光照到木箱的一角,斜斜地照亮了瓷罐的一面,把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显出细致的光影,温柔得让人心碎。
⑥瓷罐被我和妈妈来回移了几次之后,妈妈警告我说,那箱子是不稳的。我不会当面反驳妈妈,但每每听到妈妈的脚步渐远直到听不见时,我又踩上木凳,把瓷罐移向木箱。等妈妈回来了,想起高高在上的瓷罐,我的心便如它一般高悬着。妈妈没有说什么,自己移回它,而我又带着反抗之心将它移到箱顶。周而复始,就像一场永不妥协的战斗似的。
⑦一次和弟弟打闹,弟弟的身子重重地撞上木箱,那瓷罐掉下来摔碎了。一直记得那绚丽的瓷片四散在磨损失色的红漆地板上的样子。之后,我固执地坐在门外等妈妈回家。当我满怀委屈和愧疚地向妈妈认错时,她竟没有责怪我,只是另一只瓷罐再也没用来装茶叶,也没有作装饰,而是被妈妈锁进了抽屉里。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那么精致的一件瓷器,对刚刚三十岁的妈妈来说或者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吧。
⑧以后的世界便开始纷繁了,充满了夸张的狂喜和绚丽的色彩。鲜艳的物事迅速映入人们的眼睛,又迅疾离去。妈妈抽屉里的另一只瓷罐已显得陈旧,我却看中了它,并暗暗想,它也许就是我能够从以往带走的唯一一件实物了。那时我已谈恋爱,却与他相隔数百里,常常是半年才能见一面。有一次去他宿舍,我带上了这只瓷罐,放在他书桌上,说是放茶叶的。他笑笑说挺好看的,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晓这瓷罐的历史和我静静陪伴的用心。当谈了六年恋爱的我们各奔东西时,我没想到那个瓷罐。
⑨很久以后,接到他的信息,说是要结婚了,我的心起伏了几下,又想:他是应该幸福的。
⑩在一个夜晚里惊觉,不知怎么就想到那个瓷罐,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与她的房间里,是不是会感到陌生的、隔绝的冷呢?为此,我竟彻夜不眠了,也真想不到心竟会这样牵绊于小小的摆设。
1.文章开头引用了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的一段文字,有何作用?
2.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意。
4.请对标题“摆设”的内涵加以探究。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⑵ 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⑶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⑷ 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⑸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⑹ 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⑺ 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⑻ 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二章)
⑼ 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十二章)
⑽ 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山,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释:①三农:指春耕、夏忙、秋收。②塍:chéng ,本义是田间的土埂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并加以解说。
(2)词中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你简要加以概括。